“视频在行业智能化中正扮演着类似‘智能手机’的角色。其是应用的最小载体,也是物物联接、物理世界与智能世界联接的纽带。
然而,封闭的平台和割裂的生态,成为了智能视频深入千行百业的核心挑战。因此,为加速智能化,华为打造了最新的算法商城HoloSens Store,重新定义了智能视频的生态模式。”在近日的华为智能安防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如是说道。
在芯片、摄像机、服务器、平台、生态伙伴都已提上日程后,华为又补上了链条中的另一环:算法。
边界模糊,跨界不断,安防正经历新一轮的变革期。这期间,强势进入安防的华为,也正不断亮出新的底牌。
算法商城,也在AI赋能下的安防中,担当着新的角色。
安防行业的应用商店
近日,在不久前的智能安防产业峰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智能视频算法商城HoloSens Store。
华为要做的,俨然是一个安防行业的“应用商店”。
以华为智能安防产品为基础,以智能视频算法和应用为核心,提供迅捷开发、下单、运营的全流程服务,并包含多种入驻模式和商业模式组合。据官方透露,到2019年底,预计将上线50种算法;2021年,将包含千种算法。
值得说明的是,智能安防摄像机的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但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基于应用程序的生态系统与视频分析的同步兴起,更多基于深度学习视频分析的应用,将被更多摄像机所兼容,算法应用的角色也变得更为突出。
为什么要做HoloSens Store算法商城?
算法商城,更可以视为华为在软件定义摄像机、连接合作伙伴上的进一步尝试。
安防在各行业的需求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一家单一的公司很难快速满足智能摄像机在各行业的智能化需求。
在各种场景上,摄像机与场景的组合十分复杂,传感器性能、解析度大小、焦距远近等,都能影响应用效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产品已在迭代跨越这些障碍。摄像机正从单一功能的终端,向多应用聚合的平台转变。
而华为所做的,就是希望通过搭建HoloSens Store平台,结合生态伙伴,共同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
这些智能摄像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按需加载不同的软件和算法,通过多特征提取与识别、多摄像机间的协同、端云间的协同成倍地提高智能分析效率。
此前《在安防行业,‘软件定义’摄像机是伪概念吗?》一文中也提及过,华为应对碎片化场景的“软件定义摄像机”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算法快速发展的需求。AI时代算法、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过去,每月乃至每周都有版本升级。
需求多样性。单一算法需要精准度会不断提升,未来更需要人脸、人体、姿态等多维度数据辅助。
运维管理智能化。未来算法多样性,场景多样性,以及全网摄像机的管理,需要一个可视、可管理、可远程控制的产品,与云端互动,实现在线加载、升级、管理。
华为的算法商城,就是在应对上述问题上,集众家之长,加速“软件定义摄像机”。
当前AI安防的边界,变得愈加模糊。以手机类比,当前安防市场还在从诺基亚的功能机时代,走向与苹果、安卓系统的智能机分野的过程中。安防摄像机的身份,犹如手机从通信器材升级为线上互联网入口一样,随之突变为线下城市画像的入口。
华为提出“算法升级”,依托其公有云,就是构建一个类似于APP Store的模式,以微言之,是加速数据融合和算法开发;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就是夯实“软件定义摄像头”的概念,结合合作伙伴的能力,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纽带。
华为安防基因的延伸
选择用商城的方式,提供算法,也再次强化了华为自身的安防基因。
“算法商城”是“软件定义摄像机”的进一步延续,与华为对安防碎片化场景的理解和处理是一致的。
碎片化的问题无疑是所有进入安防的厂商都面临的。这也是服务固定运营商客户的华为,进军安防后,触及最多的问题之一。
传统厂商对于碎片化问题的考量更多是从前端、后端硬件,到方案上,去覆盖得更多、更全。
针对前端,可能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几百上千款摄像机。面向平安城市、到交通、校园、医疗等各个细分场景,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且,深入区县,铺渠道,花大力气拓展线下渠道商。
但这种很“重”的安防模式,显然不是华为的路径,华为也不会在这个维度上与传统厂商进行竞争。
从软件定义摄像机,云服务的部署,以及细分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到最近发布的算法商城,华为都在尝试用另一种方式重新整合起安防碎片化的市场。
在摄像机上,华为拿出的是“软件定义”。
摄像机本身作为前端产品,芯片、镜头、焦距、补光、外壳等一系列硬件工程是基础。但华为想做的,是将智能算法跟场景关联后,根据算法需求界定一个范围,尽量做到场景变化,但硬件减少变化,用软件来做调节。
如安博会上新发布的首个3镜3芯复眼形态摄象机,就采用三核“芯”架构,AI抓拍算法,另外多镜协同,满足视野要求。用两台摄像机,替代原本十字路口4杆10台摄像机的方案。
这就是用硬件,加软件,逐步实现替代和改变。
自然,软件定义,并不意味着不再依靠硬件。而是不再仅仅由硬件主导,软件更预示了未来的增长性方向。
而从应用层面来说,细分领域碎片化严重,华为更倾向的角色是“技术总集成”。
用户太多,需求细分,造就了安防多年来,除规模化市场外,广域市场并没有形成垄断。
华为已经在安平、交通行业证明,其可以在垂直领域提供标准化的平台。而2018年全面进军安防后,随着涉及场景越来越广,面向更多行业的过程中,也很快遇到了碎片化问题。
华为的思路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合作伙伴进入。细分领域怎么做,需要哪些更优的模块,哪些更好的能力,让细分领域的伙伴做主力,也就是“被集成”。
细分场景的碎片化,此前采访过的一家华为生态内的细分龙头的观点或可佐证。
以深圳的停车市场为例,各类停车场可以达到上万。这上万个停车场,可能从属于几千家物业公司。与每家物业公司一一打交道,就要耗费大量精力。加上对24小时运维的高要求,整体十分“重”。
因此,大公司要吃产业互联的红利,并不是要把自己渗透到每个产业中,而是通过构建产业的通用能力或平台,去赋能合作伙伴落地,生态的目的是做到“将身子进去,而不是自己的脚插进去”。
华为的体量和品牌优势,此前也已经在平安城市、交通等安防大场景有一定积累,再加之算力上的绝对优势,在与客户的项目统筹和设计上,也拥有更多的号召力。
因此,用算法商城和生态补足自己的短板,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项目的总设计师,一个技术总集成,华为要做的,不仅是在技术上的重新定义,更是基于对未来安防整体分工的变革性考量。
在传统很“土”的安防行业,华为的到来,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在华为的蓝图下,变革之下,虽还任重道远,但华为的蓝图依然可期而诱人。
写在最后
AI技术对前端、后端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华为等跨界厂商对市场格局的改变,无疑是近两年来安防的最大两个变革。
华为作为其中的强势“变革者”,从软件定义摄像机,自研芯片到大平台、大生态,一方面是行业的有力冲击者,另一方面其新理念、新思路也在不断被行业考验和淘洗。
不过,新理念的冲击也罢,传统思维的防守也罢,唯一确定的是,华为仍是个“不会退出”的挑战者,并尝试用软件、平台、生态的方式重新整合起这个碎片化的市场。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