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消息,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教授越前功(Isao Echizen)日前在接受日本新闻网( NNN)采访时指出,如果拍照时,光线明亮,恰巧焦点对准指纹,就可以通过照片复原其指纹信息。如果由此制作出人工手指“义指”,便可冒充本人登录各种指纹识别的终端,因此拍照时要慎用“剪刀手”。
据报道,越前功在实验中采用的照片是由市面销售的 2040 万像素数码相机所拍摄,对该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后,得到了指纹数据。距离镜头1.5米拍摄的照片,指纹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距离 3 米处则可以判断出大致模样。因此越前功表示,距离3米处拍摄的照片存在被盗取指纹的可能性,并且“技术方面门槛并不高,谁都可以轻松处理”
看到此消息,雷锋网编辑吓得把镜头前的小手赶紧缩了回来。
不过,却有专家持不同意见。360公司安全研究人员魏党伟告诉雷锋网,指纹信息作为个人生物信息的一部分被广泛的用在各种身份识别和认证,其核心点是采集清晰的指纹信息,用于生成特征点。只有可以提取准确特征点的照片,才会泄漏指纹信息。也就是说,只有拍摄照片中,手指纹理清晰可见,才会泄漏指纹信息。
那么,具体是什么范围内“剪刀手”就会出卖你的“指纹”?同理,虹膜信息会不会也被捕捉到?
魏党伟说,目前手机拍照技术,在正常的拍摄距离(大于1米)的范围下,是不可能把手指纹理拍摄清楚的,就更不要说虹膜了。这也是正常的指纹和虹膜采集,必须要在很近的距离,严格限定的方位和特定光亮度下采集。
同时,目前的网络传播,都会降低照片的清晰度,损失的照片的细节,就更不可能泄漏指纹信息了。
但魏党伟也提到,现代的单反相机和高档手机,在微距拍摄(小于0.5米)是有机会拍摄清楚指纹的,所以不要在公开网路上传播有指纹和虹膜的微距拍摄照片原始文件。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编辑在谷歌上,搜到了一张对焦距离(微距设定) 0.5米的图片:
所以,你确定会有人这么对着自己的脸拍,同时把自己的手指强硬地扭曲过来?当然,如果你要这样拍,编辑也没有办法。
雷锋网还获得了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的一份回答:
“日本专家反映的情况,是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密码应用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认证,都不是简单的通过图片进行比对,实际上是通过提取一些特征来进行比对。对指纹进行一些特征提取,如分叉、纹路等特征信息,之后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形成了最终的密钥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但也很容易被复制,且一旦泄露就无法挽回,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危害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实际上,提供生物识别技术认证的企业,为了防范指纹泄露风险,也增加了多种验证,比如,不但需要指纹的数据信息,还需要加入场景化的其他信息加以配合,如需要加入温度,导电性等来查看是否是真实的手指,但任何防护措施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攻防是长期对抗的过程,现在一些3D技术,模拟技术也有可能破解上述防护措施。
随着指纹认证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应注意保护好指纹信息,尽量避免在网上公开发布V字拍照等可能泄露指纹的照片,提升隐私保护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雷锋网从公开信息中检索到,为防止指纹被盗,目前该研究所已开发出一种有特殊花纹的透明薄膜,除能隐藏指纹外,该薄膜还能够在不影响指纹解锁的同时,在拍照时将你的指纹伪装成别的指纹。
该研究所研发的透明薄膜是仅为研究性产物还是准备商用的产品?是否有为技术或产品推广之嫌?日本该研究所除了用市面销售的 2040 万像素数码相机在上面所称的3米和1.5米范围内拍摄,是否还用了其它复杂的技术来破解指纹信息?
一切尚未可知。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