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可穿戴医疗,你的对手是“天性”

潮流之下,必有勇夫。可穿戴设备 + 医疗看起来是潮流,于是勇夫们纷至沓来。

前不久业内就盛行这样一种泼冷水的方式:可穿戴设备功能尚待挖掘,大家于是纷纷拿大数据说话,但数据冰冷且不显著,故强调数据的可穿戴设备是一条死胡同。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思考:如何使数据变得有用?

要的是持久

讨论“有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区别“单点测量”“连续监测”这两个概念。

目前几乎所有带有体征测量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提供的都是单点测量,也就是使用者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呈现的体征数据。这种单点测量方式符合我们日常的使用情况——诶我今天血压是多少?测一下。

但学界认为单点测量的意义并不大,这样无法考虑测量时间、周边环境状态和身体状态,比如饭前、饭后、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压值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仅看绝对数值并不足以判断身体状态,需要的是连续对体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结合时间和环境维度进行判断。在这一点上,目前可以拿来作参考的仅有时云医疗这一家。

“我们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自于时间生物学理论。”

昨天,在时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名为“颠覆医疗—智能硬件 + 大数据带来个人健康管理的革命”的发布会中,其联合创始人兼 CMO郭辉如是说。

时间生物学

“时间生物学”研究的正是是人体的基础体征数据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在时间生物学中叫人体节律或生物钟,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未病预警分析被时云医疗称为“体节律分析方法”。

“以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基础体征波动规律的基准值,完成对用户连续体征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除了判断单点体征数据之外,还对体征数据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波动振幅、波动周期、峰值相位产生时间、中心值)进行比对和判断,异于正常的波动规律我们就视为有健康风险。这时人体还没形成疾病状态。而传统的医疗检测模式只能对已形成疾病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无法做到预警。”

康诺云的基准数据和分析模型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时间生物学中心,该中心也是现代时间生物学创始人Halberg 教授的实验室。

Halberg 从上个世纪 40 年代提出现代时间生物学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起,时间生物学中心在全球联合几十个医学实验室和医院在北美、南美、欧洲、澳洲、非洲、亚洲(包括中国大陆)采集了上百万人次的基础体征数据,建立了丰富的跨种族和地域的人体体征数据库与分析模型,为 NASA 宇航员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因此俱备非常权威的学术理论背景。

看起来很性感,不是吗?

反天性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这种性感的数据监测方法想要成功推行,首要阻力就是用户使用习惯。

“在这个阶段,我们面对的使用者还没形成疾病,所以他们自发和自觉改变身体健康状况动力不足,我们更多的是和人的负向天性做斗争。”

时云医疗要做的是激发的是人的其他天性来对抗这样的负向天性,这个问题要从从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维持两个角度来看待。

首先,搭建平台,让使用者的利益相关人(家人、朋友、同事)也能了解到使用者的体征数据、以及对应的健康风险和改善的方法,他们会比使用者更积极的推动、监督、鼓励使用者产生行为。

通过社交平台的方式提供足够的正向案例让使用者了解到和他身体状况相近的人通过运动改善、饮食调节和睡眠管理达到更健康的身体状况。

产品们

下面看看具体的产品:

1. 云悦体质分析仪

此设备可以实现智能识别用户,还可以完成 10 项体征数据的检测。产品尺寸比较独特,选用了 300*300 的大小,既保证了 45 号的脚能稳妥站在设备上,同时也不让女性用户站上去有太多心理压力。同时中国浴室的地砖多是300*300的规格,于是这款设备就能整齐在浴室里摆放,充分解放强迫症患者。

此仪器使用的是德国Beruer品牌,和日本松下属于同等级的传感器,保证数据的检测质量和稳定性。

2. 云动智能健康监测运动腕表

除了能实现传统手环运动管理和睡眠管理的功能,还带有心率和体温检测的功能,心率检测模块和三星 Gear Fit 手环以及即将上市的 iWatch 采用同样原理,但是是目前能够做到心率和体温检测的最小可穿戴设备。

3. 云律血压节律仪

全球首款能在家庭中进行连续血压节律测量的设备。

除了单点的血压检测功能之外,还能对使用者的血压波动规律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对因为高血压引发的伴生性疾病:中风、老年性痴呆、肾衰、冠心病等进行提前的预警。它相比传统血压计和第一代智能血压计更容易解决当子女不和父母一起居住时无法了解父母是否使用设备,设备检测数据的了解、数据对应的中长期健康风险的认知和监督督促父母产生改变行为的需求。

产品尚待体验,功能和设计是否真正具有侵略性还待验证。不过相比众多玩票的可穿戴设备,康诺云至少在态度上已经获胜了,即便是玩概念,玩的也比其他人高级不少。

坦白说,我觉得若真能符合上述特点,已经足以称得上颠覆了吧。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做可穿戴医疗,你的对手是“天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