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在神话中,独角兽意味着幸运,但在现实中却不一定,特别是对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来说。

根据最新的估值趋势及相关领域VC的观点,努力达到10亿美元及以上估值可能不再是初创公司的最佳选择。不断上涨的估值会让Fintech公司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吓跑投资者,因为估值过高难以找到买家,而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又让自己难以上市退出。

从最近的融资数据看,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大。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Fintech公司今年二季度的融资额比上一季度减少了49%。明星P2P借贷公司Lending Club市值腰斩(从2015年的54亿美元降到最近的21亿美元),也让投资者对Fintech公司持怀疑态度。这种冷淡的态度与去年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投资人都在找能颠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公司。

反观国内,根据IT桔子的报告,今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投融资数量是174起,比去年上半年的208起下降明显。意外的是融资金额达到61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81亿元增长了300%多。只是融资中有蚂蚁金服、陆金所和京东金融这样超级巨头的身影,其中蚂蚁金服的融资更是达到45亿美元。如果排除极端例子的影响,形势也并不算太乐观。

CB Insights的数据也显示,Fintech领域最大的收购,是2013年美国农化公司Monsanto以11亿美元吞下农业保险公司The Climate;其后的是2015年新加坡电信8.1亿美元收购支付安全公司Trustwave,以及2013年EBay以8亿美元收购支付平台Braintree。另一个不够独角兽级别的例子是,2015年Northwestern Mutual以2.5亿美元收购在线理财平台LearnVest。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Fintech领域最大的并购

不过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远远超过了10亿的估值。网贷平台Social Finance和国内的陆金所分别是40亿和180亿美元估值,京东金融也达到71亿美元。其它快达线的还有智能投顾公司Betterment和Wealthfront,均估值7亿美元;在线转账支付公司WorldRemit也达到了5亿美元。

每次估值上涨,公司可能的买家就减少,大型公司也会对收购的回报产生更多怀疑。2015年是Fintech公司收购频发的一年,上半年共有22起收购;但今年则降到了16起,国内则有6起并购。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各年Fintech领域收购量

要说谁会收购那些高估值的公司,一个可能是非金融领域却又想进入的公司。不过虽然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财大气粗,但他们很可能不会这么干,因为金融服务监管更为严格。查询Google苹果的公开收购列表也可以发现,他们都没收购过金融领域的公司,虽然两家都有自己的支付服务Android Pay和Apple Pay。

国内的高估值Fintech公司似乎不用考虑收购的事,因为他们本身就脱胎于大公司,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应该算国内外金融科技公司的一大区别。

高估值公司还有一个选项,降低估值出售。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国内最近的案例是豌豆荚。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LC/OD/Square的走势图

上市也不如以前那么有吸引力了。Fintech领域最知名的几起IPO中,只有一家现在的股价还高于初始发行价,LendingClub和On Deck都比上市初跌了不少,Square虽然比较坚挺,但股份波动性强。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宜人贷走势图

在美上市的国内公司宜人贷在今年表现很不错,不过在8月底的新P2P监管规定出台,以及在美被起诉后,也是经历了不小的风波。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Fintech公司不一定想成为独角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