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跃鹏在2002年加入腾讯,是个老腾讯人。2014年10月,他正式执掌腾讯云,到如今已差不多5个春秋。
今天云计算的行业竞争态势,已经与5年前他所经历的不可同日而语。眼下,国外的AWS、微软Azure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国内有BAT云、金山云等你追我赶,但腾讯云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营收水平,已经无可争议地排行国内第二。
但几乎所有人内心都会有个疑惑:腾讯云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成人礼”?以至于成长得这么迅速?且当我们从流量主导的消费互联网看客户主导的产业互联网,腾讯云在其间占据的分量似乎更大,这预示着它正进入一个更加开阔的地带。
在腾讯2019年最大的活动即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深度对话了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从这个腾讯云一把手的口中得知这家中国第二大云厂商崛起背后的逻辑。实际上,与腾讯一众高管的低调风格类似,邱跃鹏的确很少接受媒体专访,加上本身技术出身,属于实干的性格,因此借由这次机会,我们能从他口中看到更完整更立体的腾讯云。
为何腾讯坚决做云计算?
实际上,腾讯云并不是最早一批的云厂商,甚至在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对云还持有保守态度。但今天,腾讯已经成为国内对云下最大决心的公司之一。对于腾讯为什么一定要去做云计算这件事,邱跃鹏谈到自己的三点看法:
行业角度来看,未来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云是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对于腾讯这样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对研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是长远的考虑。
产业角度来看,腾讯做互联网产业发现,云计算能满足客户非常强的通用需求,而且在互联网之外的产业也都存在这种需求,云计算的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自身来看,腾讯一直在做各行各业的工具和助手,比如支付、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对各方面的连接都是腾讯值得去做的,希望把技术的价值释放出来。
他还看到了目前新的行业趋势:消费互联网客户更看重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更看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只需要外界提供技术能力,客户自己就能完成很多事情。
“其实,我们的客户也都非常厉害,对自己的行业理解很深刻。但为什么是互联网公司在做这个云呢?因为产业互联网里面的所有产业,都需要互联网的能力、技术来促成商业模式的升级。如果没有和互联网的结合,产业的很多想法就无法落地。但在这个过程中,腾讯并不会去抢主导权,而是做一直强调的数字化助手,打造工具、搭建平台,唱主角的永远是产业本身。”
他举例,有政府领导曾谈过,过去十年政府都在大力做城市建设,但收效其实甚微。在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下,数字广东(腾讯与三大运营商合资公司)在一年时间里面就做了很多创新,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改变。这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外界意想不到的。
做产业互联网完全不一样
2018年9月30日(业界称“腾讯9·30调整”),腾讯启动了史上第三次架构调整,腾讯云与零售、教育、医疗等板块被整合进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邱跃鹏谈到,这次调整对腾讯的意义非常巨大,其中最核心的改变是原来以产品为核心去构建组织结构,到现在以客户为中心去构建组织结构。
在这个思维转变之下,腾讯云和产业互联网的团队聚合在一起,做了很多优化,比如零售云和智慧零售团队的整合,形成了一支队伍。
“产品矩阵之间的边界没有之前那么清晰了,这种方式可以更好服务客户。有懂云和互联网的人,又有懂垂直行业的人,团队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他谈到,现在客户最直观的感受是:与腾讯业务沟通现在有了统一的接口,有了事情知道去找谁,这个人会牵头去组织后方的资源,架构调整的效果逐步显现。对于腾讯内部组织调整是否会继续进行,他表示已告一段落,但后续仍旧会不断优化。
在执掌腾讯云之前,邱跃鹏曾负责过QQ、QQ空间、QQ秀、QQ会员等业务的整体技术工作,对TO C产品有非常深刻的认知。但他直言,做TO B和TO C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做C端产品面对的是用户,做B端则面对的是客户,而且大客户本身的决策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综合性,没有冲动消费。C端有很多风口,但B端需要深耕,需要科学决策。腾讯内部有很多人是C端出身,现在做B端产品,反而成为一种新的优势,因为客户需要有一个跨界的人帮他将产业与互联网做结合。”
据了解,CSIG在成立后,一度成为了全公司内部人员流入最多的事业群,很多人都看好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因为TO B业务在腾讯内部上升到了新高度,还在于腾讯本身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打开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这种认知也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同,大家纷纷进入这个赛道。
此外,在内部合作中,CSIG也具有更强大的整合能力。邱跃鹏表示,腾讯云和每一个BG的合作都非常强。比如腾讯云和微信合作推出了“小程序·云开发”;和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之间,是“10年兄弟般的关系,合作非常顺利”,甚至TEG会把一些团队和腾讯云的团队在某个项目里整合在一起,让工作效率更高。
由此可见,腾讯现在的状态是跨BG做整个组织能力的优化和设计。
价值的差异化
销售团队是各行各业面对客户的一线队伍。在腾讯云,销售团队是统一管理模式,目前在每个省基本都有覆盖,并且建立了华东、华南、西南等区域总部,对客户的触达能力一直在加强。
就如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强调的那样:腾讯不做“颠覆者”。邱跃鹏觉得,CSIG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形态,也包含了这一部分内容:客户原来可能有自己的Partner,但是这些Partner本身也缺乏新的云的科技,腾讯云也会跟这些Partner合作,帮他们做得更好。
这便意味着,腾讯云的业务拓展是两条线同时进行:一条自己开拓,另一条交给Partner。据悉,目前腾讯有6000+的代理商,有很多是原来的ISV,长期保持好的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政府和大企业都是TO B的重要板块,天生优势不在这里的腾讯靠什么吸引客户?邱跃鹏指出,大家都在做,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模式,客户选择的是能提供差异化价值的公司。
不过,对于客户的需求,他直言,腾讯云本身也会仔细考量做与不做,并不会大包大揽。衡量的标准第一是腾讯有没有产品能够解决问题,第二是现在不能解决的话,在资源储备过程中未来是可以解决的——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对于腾讯云来讲都是可以做的。
“这里面其实就是以云为基础,用我们各个行业的积累去向外输出我们端到端的能力,现在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跟各个行业合作的模式。”
绕不开的对手
AWS、微软、阿里云等同行是腾讯云绕不开的话题,各家一直有点“狭路相逢”的关系。
邱跃鹏表示,他也看到了每家不同的特色,但是从IaaS上来讲,底层差异化会越来越小甚至消失,因为底层本身没有行业属性,各家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非常接近,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讲是一个“够用就OK”的状态,客户更重视的是智慧产业解决方案的价值——这一点是腾讯的差异化价值。
此外,云计算行业前两年其实是一直被价格战笼罩的。他认为,价格战不是云计算厂商的核心战术。尤其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技术、方法论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价格不是第一位。
对于云计算、智慧城市领域越发明显的“平台化趋势”,邱跃鹏也谈到,大的平台能够给予合作伙伴更多成长的空间,无论是产品方案还是商机,都会更有竞争力。在平台之上,垂直中小厂商会在生态里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业务发展,能够赚到钱。
而各大云厂商抢先出海的现象大热,邱跃鹏觉得这是任何一家企业追求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在腾讯的角度来看,会一步一个脚印:
“很多事情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做好。所以,第一,腾讯云在全球基础设施的布局上会不断投入;第二,还是会看如何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出来,让客户认可。解决不了客户海外落地的问题,再多的投入也是无意义的。”
步入“双百时代”
一方面是公司级别高管,一方面是云业务的一把手——这种职位组合几乎成为目前BAT三大公司云业务负责人的标配。作为腾讯副总裁和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对于腾讯在云计算的投入以及决心有些自己的体会:
“从增长来看,我们是非常不错的,腾讯云应该是这几年云计算行业里表现最亮眼的一个厂商了。不过我们不太爱关注调研报告里的那堆数字,我们更关注的是客户认可度的提升。”
当下,腾讯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又迎来了新的重要里程碑:腾讯全网服务器总量已经超过100万台,是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也是全球5家服务器数量过百万的公司之一。近期,腾讯的带宽峰值也突破100T,是中国第一家达到100T的公司。
“我们正式进入了‘双百’时代,这意味着腾讯服务的业务规模、承载的网络流量都迈入了全球第一梯队。”另外,据他透露,腾讯云在中国云计算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为3147个,授权量达到1105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均排名第一。
正如他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的最后一段演讲语:未来,“云”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标配,人工智能、各种企业级服务、消费级服务都会通过“云”交付。
面对万亿级别的产业互联网市场,显然,腾讯云正装着充足的弹药奔赴、攻坚。(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