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元宇宙”是市场近期火爆的概念:定义尚无共识,产业指向宽泛;每一块关联领域估值体系截然不同,逻辑无法互通;虽早有资本布局,仍鲜少成功案例。针对这一话题,外媒作者Ben Thompson通过博客STRATECHERY,围绕其定义、如何进入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全面解读微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的原因。雷锋网对本文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译。
这是本季的问题:什么是元宇宙?
其实,我在八月就已经详细地讲述过这个词的由来;不过,当时更多是关于关于尼尔·斯蒂芬森的愿景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未来。
而本文我将专注于我个人对“元宇宙”的定义,以及我认为它将如何进入市场,并解释为什么我认为微软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这里有一个笑话:元宇宙已经存在了,它只是碰巧被称为互联网。
为什么?因为马修·鲍尔(Matthew Ball)用来定义元宇宙的七个特性,互联网恰好都满足了。
• 互联网是持久的
• 互联网是同步和实时的
• 互联网对同时使用的用户没有上限,但同时也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种个人“存在感”
• 互联网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经济体
• 互联网是一种跨越数字和物理世界、私人和公共网络/体验、开放和封闭平台的体验
• 互联网为数据、数字项目/资产、内容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尽管不是完美的)互操作性
• 互联网上充斥着“内容”和“体验”,这些“内容”和“体验”是由广泛的创造者贡献的
我真的没有发现有人能创造出超越目前这些指标以上的伟大涅槃。
互联网之所以如此开放和互操作,完全是因为它建立在一个没有商业需要或政治监督的世界里; 未来的所有尝试/成果将由寻求利润的公司主导和获得,并由寻求控制的政府监管,这两者都会导致集中化。 加密货币与此相反,但它是互联网的产物,它依赖于马修·鲍尔提出的许多品质,而不是替代品。
“元宇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虚拟现实中体验最好的互联网。 不过,这需要时间。 我预计第一个虚拟现实体验将是个人元宇宙,就像我们今天体验的那样,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
移动和物理世界
预测,尤其是关于未来多年的预测,总是一件危险并且不确定的事情。
2020年1月,当我在《初见的结束》这篇文章提出“移动+云”代表了过去五十年科技史的顶峰时,想要表达的背后思想就藏在标题里面。也就是:技术创新并没有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但未来的一切都将在当前范式的基础上发生。
然而,突然发生了新冠病毒,现在我不太确定这是否是整个故事的全部。
“移动+云”是终端的假设,隐含着物理世界的卓越性。毕竟,手机之所以成为“个人电脑”的终极表达方式,是因为它无处不在,从家到工作,再到生活中的每一刻。这就是允许在任何地方进行连续计算的原因。
与此同时,一年多来,人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主要是数字化的: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主要通过视频电话或社交网络;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流媒体或游戏;对于白领来说,工作也是在线的。
这当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随着世界的开放,人们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去看朋友和家人,一起去看电影,一起看足球比赛,或者去旅行。然而,即使办公室是开放了,许多会议仍然是在线的。因为团队中的一些人可能是远程工作的——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是永久性的。
在这个场景下,物理世界不是最重要的,只需要一个Internet连接。在这个在线的世界里,手机作为一种在移动中保持联系的手段,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并不是上网的最佳方式。虚拟现实可以是最佳方式之一。
在虚拟现实中工作
关于虚拟现实,有两种传统的观点是我曾经赞同的,但现在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首先,虚拟现实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将是游戏。
原因很明显:玩家已经购买了专用设备,而游戏是一种沉浸式活动,因此戴上和摘下耳机的麻烦是合理的。但问题是,购买专用设备的玩家最关心的是性能,而VR质量仍然落后;但更大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足够大的耳机用户市场来证明游戏开发商的投资是合理的。
这是困扰所有新平台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用户,你就没有开发人员,但如果你没有开发人员,你就没有用户。
第二个假设是,增强现实将是一个比虚拟现实更大、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就像手机是一个比游戏(当然不包括手机游戏)更大、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一样。这是因为手机一直陪伴着你——这是你日常生活的伴奏——而更多的沉浸式体验,如游戏机游戏,则是一个目的地:因为它们需要你全神贯注,它们占用你的时间更少。
然而,新冠病毒加速了物质世界的降级:几十年来,工作是一个物理世界;现在它是一个虚拟的。过去,知识工作者日分为在计算机上工作或者面对面会议,但在过去两年中,面对面会议转变为日历邀请上的链接,打开了视频会议电话。
与此同时,Facebook的“地平线工作室”(Horizon Workrooms)和微软的“微软团队网格”(Mesh for Microsoft Teams)等新产品使虚拟现实会议成为可能。
虽然我没有使用过微软的产品,但“地平线工作室”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它对混合现实的管理:不仅能让你的电脑进入虚拟环境(通过一个守护进程运行在你的计算机上,投影屏幕到你虚拟现实耳机),与会者没有虚拟耳机仅仅出现在视频屏幕。
“地平线工作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的观点也深受影响。
我现在明白了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所说的“在场”是什么意思:这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就像和其他人在同一间屋子里,不仅仅是在集中讨论方面,令人惊讶的熟悉的是,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你旁边的人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参会,而是在电脑上写邮件。
但是,这也许不是一种你想一直使用的体验。为什么呢?
首先,技术还不够好。尽管Quest 2作为一款独立设备有了很大的飞跃,但它的分辨率仍然太低,电池寿命也很有限,无法长时间佩戴,而且很多人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感到头晕。
另外,更大的问题是,戴上耳机打电话有点痛苦。所以你必须拔下耳机,打开它,登录,找到“地平线工作室”的应用程序,然后加入会议。虽然这只需要几分钟,但点击日历上的链接加入视频通话明显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已经戴上耳机了呢?
再想想过去几年的情况:大多数在家工作的人都弯腰驼背地看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在理想情况下,人们可以连接外部监视器,但即便如此,在尺寸和分辨率方面也相对有限。
然而,未来的虚拟现实头盔可以包含尽可能多的显示器,或者你的整个视野可以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器。
此外,如果物理环境与你的工作无关,耳机将你的感觉转移到物理环境之外,这实际上是一个优势。
在这个“世界”里面,参加会议并不需要把你的背景从电脑转移到耳机,而只是简单地点击一个按钮或进入一个虚拟的门;虚拟现实的所有优势,尤其是存在感,这些体验都是免费的。使用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似乎是过时的;这些设备,比如头戴式设备,可以让你保持静止不动,没有任何虚拟现实的好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使用像Oculus这样的全封闭式耳机;那些有高计算需求的人会使用一个连接在电脑上的耳机)。
PC电脑和企业市场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虚拟现实真的更适合工作,那么它就解决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假设增强现实比虚拟现实更重要,这意味着假设这种访问互联网的新方式将像移动设备一样发展。
那么,像苹果这样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人们已经拥有手机。销售一款你本来打算随身携带的设备,但碰巧只需再多花几百美元,它的性能就会大大提高,很多人是愿意承担这个消费的。这也是手机制造商在消费市场取得成功的秘诀。
然而,个人电脑却没有这样的优势:绝大多数的消费市场对电脑没有知识或兴趣。
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中第一次遇到电脑。雇主给雇员买电脑是因为电脑可以使他们更有效率。一旦消费者习惯于在工作中使用电脑,越来越多的人也想为家里买一台电脑。然后,随着家用电脑数量的增加,游戏等非工作应用程序开发商的市场机会也随之增加。
我觉得这很可能就是虚拟现实将要走的道路。
与个人电脑一样,第一个主要使用案例很可能将是雇员使用雇主为他们购买的设备,渴望在远程工作环境中增加协作,随着质量的提高,他们将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其中一些员工也会对将虚拟现实用于非工作活动感兴趣,从而增加非工作应用程序的市场。
很明显,所有这些工作应用程序仍然可以通过普通的计算机、电话等进行访问。但是,它们都不会依赖于这些设备中的任何一个。相反,这些应用程序将是互联网优先,因此根据定义,元宇宙优先。
微软的机会
这意味着,最有可能利用“元宇宙”机会的公司是微软。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提出了:将“Windows的终结”(The End of Windows)作为微软战略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放弃了拥有核心应用程序的想法,而核心应用程序是一个工作场所的核心;他们的在线优先设备的云操作系统是Teams。
其实,把Teams看作是微软对Slack的翻版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虽然微软的任何演示显然都是理想化的场景,但上周微软Ignite主题演讲片段显示出了微软的愿景是非常宏大的。
微软能够与Teams一起实现这一愿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软制造了如此多的组件;这为该公司向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销售主张,这些企业的重点是他们的实际业务,而不是成为系统集成商。
很多硅谷企业都忽视了这个关键问题:他们过于关注个人应用的用户体验,而没有考虑应用应该如何适应公司的环境。因为对公司来说,他们的应用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不过,这种集成也意味着微软在“元宇宙”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领先优势:如果“元宇宙”的最初体验是一个独立的、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世界,那么Teams已经在那里了。
换言之,从硬件角度看,企业是虚拟现实最明显的渠道,从软件角度看,Teams也是虚拟现实潜力最明显的体现。
没有集成的是硬件;微软在该网页上销售了许多第三方VR耳机,所有这些耳机都必须连接到Windows电脑。微软的成功将需要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创造一个类似于PC创造的机会。同时,该解决方案对长期的Metaverse as Internet vision来说也是一个有利的机会:Windows是最开放的消费平台,适用于微软目前的VR实施。
微软最好能坚持这一方针,这样微软在未来能够做得很好。
Meta的挑战
Meta是在一个不同的方向上整合的:Meta不仅在软件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还在硬件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虽然“地平线工作室”显然是一个企业应用,但到目前为止,Meta一直是一个消费公司(尽管工作场所除外)。因此,与个人电脑时代相类比的是苹果(Apple)和Mac电脑,这也是相对于微软略微劣势的一个原因。
但是,Meta也有一个原始Mac没有的巨大优势:互联网已经存在。
这就是“地平线工作室”将你的计算机与虚拟现实的集成特别聪明的地方:当我在虚拟现实中使用我的计算机时,我可以访问我所有的应用程序、数据等;也许,再加上Workroom的会议功能,就足够了。
不过,Meta应该争取更多。
首先,如果我是对的,企业是虚拟现实的第一大市场,那么数十亿美元中的一部分应该用于建立一个能够与微软竞争的企业走向市场团队。其次,谷歌长期以来一直在浪费巨大的机会:通过将同类最佳的独立SaaS产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与微软的集成产品竞争的企业平台。
说实话,这可能是不现实的。Meta是在企业领域从零开始的,没有谷歌拥有的任何身份识别和电子邮件功能,更不用说微软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很难看到这家公司具备成为企业平台的文化。然而,这给Meta带来了更大的负担,要制造最好的硬件,并保持其集成操作系统真正开放。
为此,值得注意的是,Meta专注于独立的耳机,而微软仍然与Windows绑定;这使得Meta在使用所有已经存在的平台时拥有更多的移动自由度。
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Facebook需要改变它的名字: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中使用一个消费者社交网络。而且,正如我在名称变更的上下文中提到的,Meta仍然是由创始人驱动的。这可能会带来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执行力和愿景优势。
不过,这可能也反映了Meta过于关注消费者市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说服他们到底为什么应该购买VR头盔。
苹果和增强现实
至于苹果,它似乎应该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就硬件而言,苹果显然是最先进的,尤其是在功能强大而且芯片节能方面,这在电源受限的环境中是一大优势。此外,苹果可以利用它控制手机的事实,就像苹果手表一样。
然而,我对苹果在这一领域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原因有三:
• 首先,有传言称苹果专注于增强现实,而非虚拟现实;不过,正如我在上面详述的那样,我认为虚拟现实将是更大的市场,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
• 其次,苹果以iPhone为中心可能是一种负担,就像微软以Windows为中心在移动设备出现时是一种负担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你的业务的最大部分植根于另一个范式,那么完全接受一个新范式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苹果专注于增强现实的事实反映了一个假设,即世界将继续是一个物理世界优于虚拟世界的世界。
• 第三,因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都将是全新的界面,开发人员的重要性可能比手机更重要。人们先买iPhones,开发者紧随其后;如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苹果可能会遇到麻烦。
Apple Watch是所有这些反对意见最有力的反驳者:它是一款面向物理世界的设备,它受益于iPhone,而且苹果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了核心客户主张——通知和健身。
或许更好的表述我的立场的方式是,苹果很可能处于增强现实的有利地位,但不是虚拟现实,但我已经改变了对哪个更重要的看法。
展望
目前来看,很难有任何其他基于硬件的初创公司以虚拟现实平台的形式出现了。
我认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最好的机会是借助微软的帮助,为Windows生产的硬件提供替代操作系统。
Valve显然已经在Steam(Valve的子公司)上实现了这一点,但可能还有一个更通用的替代方案,可能是基于Android的。与此同时,Snap和Niantic专注于增强现实技术,但由于无法像苹果那样有效地将计算负载转移到手机上,他们将受到阻碍。同样,这一诀窍将让消费者关注。
Roblox可以说是消费领域的团队:它是一个2D元宇宙,不依赖于设备;该公司正在努力保持人们之间的联系,即使他们不玩游戏,包括购买Discord竞争对手Guilled。与此同时,Discord本身就是一种元宇宙,它与外部应用程序有着更多的联系;这可能是上述公司的一个候选人,该公司依靠微软生态系统的支持。
不过,这一切与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互联网已经存在(包括加密技术)。这是我从一开始就坚持的一件事:技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是朝着更连续的计算方向发展。名字的变化,无论是从Facebook到Meta,还是从互联网到元宇宙,都是演变的标志,而不是一种断断续续的平衡。
原文:https://stratechery.com/2021/microsoft-and-the-metaverse/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