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 Watch之前,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

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这个问题的逻辑有点像“人为什么活着一样”奇怪。难道没有Apple Watch就不过了?

但据宅客君(letshome)这两天夜观星象得到的“智能手表”的热度走势:Apple Watch的出品,至少把智能手表概念曝光度提高了100倍。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强有力品牌介入之前,(国内的)智能手表凭什么能活下来?

在Apple Watch之前,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

在国产的智能手表里,土曼和inWatch是两个典型的生存案例,土曼的故事大家后来都知道。所以今天讲的不是土曼,但也不是inWatch——而是广东地区一家比较南派的智能手表Weloop。跟前两家不同,Weloop在舆论和事件上一直保持了低调,但它旗下的第一款产品Weloop小黑却在国内预售平台Knewbi上斩获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国内手表众筹的第一名)。

以战养战的生存法则

在采访里,做了6年产品经理的牛浩田喜欢用故事不断来串联产品细节,他是Weloop的创始人。

牛浩田说智能硬件从产品定义到软件设计、硬件研发、制造质检、运营和渠道的链条太长,就像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报道过的团队多少被一些环节坑过。他认为产品级的硬件创业不是三五个人能搞定,稳妥得是七八十个人的事情。

Weloop的背景依托了广东一家硬件的ODM厂商远峰科技,牛浩田告诉我们他们现在的运营和软件研发人员就将近50人,制造质检等职能则是跟远峰共享的。这帮人的产品虽然直到今年6月才上市,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做了快3年的可穿戴设备。因为远峰是一个以设计研发为主的ODM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Design House。

牛浩田说,做这版本的Weloop小黑他们前后大概花费了数百万的开模费用。他们从这些试验里孵化衍生出ODM的项目,同时不断从ODM项目里吸取经验改进小黑。牛浩田举了一个例子:他们最近给美国设计代工的一家手环卖了近30万只。

以战养战可以理解成是Weloop生存和打造产品的方式,否则他们也难以支撑起一支不小的团队和早期不断试验的成本。

贴地飞行的产品策略

2013年6月到10月,Weloop曾经做过一款彩屏Android手表,据牛浩田说前后做了50多个原型机的版本,直到10月份关停了。10月份其时,Weloop的这款产品已经收到一位波兰客户一笔20k左右的订单。牛浩田亲自邀了客户来国内然后说服他cancel了这个订单。

原因是一来牛觉得当时的产品不够完善,二来他认为理想的智能手表不应该基于Android。当时客户认为Android手表很强大,但智能手表碍于屏幕尺寸、续航和计算能力实际上不会支持很丰富的应用。基于这种考虑牛浩田和团队们关停了这个Android的项目,重新开始研发小黑。

在Apple Watch之前,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

在Weloop小黑上,他们放弃了彩屏,改用Memory LCD。Memory LCD的特点是非常省电(Pebble使用了同样的屏幕),同时放弃Android以后,Weloop将功能做得很简单——主打消息通知、运动检测、遥控手机几项,当然还有时间。

基于上面的改变,Weloop小黑现在的续航也有了很大提升,从原来的不到一周延长到21天。作为参考,Pebble的续航大约是5天。

有争议的设计才有价值

牛浩田十分认同罗永浩的产品观:让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很讨厌。这个核心其实是产品定位的问题,也就是产品卖给谁,反过来最先影响到产品的外观设计。

Weloop的外观设计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设计。根据他们团队的调研结果,智能手表主要是25岁上下的年轻人在消费。所以牛浩田说他们要把手表做跟牛仔裤一样,看似没什么特点,但是百搭耐看。

牛浩田说现在的Weloop小黑外观,有的用户很喜欢,也有人明确地表示很丑。他笑着说有争议的设计才有性格,才是找到了它的核心用户群。Weloop小黑的整体定义也是围绕25岁上下这个用户群,399的价格,简单的功能设定。

在Apple Watch之前,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

目前小黑正在Knewbi上做第二期的预售,宅客君问牛浩田今年对小黑的预期是多少,牛浩田的心气并不高——1万台,“先服务好现在的几K用户呗。”

关于国内的同类产品,牛浩田很乐观,因为大家现在都太小,完全谈不上竞争。Apple Watch来了,智能手表才真正开始卖呢。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在Apple Watch之前,智能手表凭什么生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