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忽略Logo,全世界的虚拟现实眼镜几乎都长一个样。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方面是受限于产品形态。毕竟在没有既定标准的前提下,模仿Oculus的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虚拟现实作为互联网的衍生产业,“慢工出细活”听上去也多少有些滑稽。
李栋是乐相科技的首席工业设计师,这个头衔在中国的虚拟现实团队里并不多见。他的办公室就像一间小作坊,当雷锋网编辑走进去时,里面的布局与大厅中蔓延的互联网气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上百种布料整齐划一的挂在墙上,旁边陈列着不同质地的海绵,桌子上是被拆得四分五裂的VR眼镜,靠着另一面墙的架子上则收集着很多种合金结构的后壳,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李栋十分在意细节,同时也将这种风格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DëePoon·大朋头盔的打磨上,也就是尽量不妥协。以下是他在阐述整个过程时,与雷锋网编辑的对话(有删减):
雷锋网:给虚拟现实眼镜减重的难点在哪?
李栋:难点主要在选材和结构,镁合金的比重在1.79(g/cm2),而PC+ABS的比重在1.05-1.20 (g/cm2)之间,但金属材料的强度很好,可以做到很薄,用镁合金做到足够强度,壁厚只需要0.4-0.6mm。而塑胶做这类产品的话,壁厚在1.4-1.8mm之间才能保证强度。
雷锋网:不同材质的比重是特定的,决定壁厚的有哪些指标?
李栋:我们会在量产前做各种测试,比如跌落测试、盐雾测试、粉尘测试等。
雷锋网:减重之后,如何进一步优化佩戴的舒适问题?
李栋:给我们代工皮质材料的是Beats的原厂,在品质上能够保证。另外,为了找到合适的填充海绵和布料,我们分别调研了多种不同的材质。即使最后某种材质在各方面都能满足需求,我们还会按欧美标准对材料进行检测,毕竟这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设备。
雷锋网:如果有现成的比较好的供应商,应该就只是造价成本问题吧?
李栋:成熟优秀的供应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不过像我们这种形态的产品,工厂是没有做过的,必须在工艺上进行投入。比如包裹面部的这层皮,在早期的产品上是通过线去缝合的,很便宜,不过这种戴久了会压出一条淡淡的痕迹。
现在我们面部泡棉采用的工艺是全包裹的,每一个都会放到烤箱去烤20分钟,所以产能非常低,为此我们开了30套模具去做。还有这两种(随手拿起两种材料)虽然看上去都是皮的,但实际效果相差很多。一种是进口的PU蛋白质,韩国蛋白质做的,一种是国产的,国产的不耐用,容易产生折痕。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你们的光学方案是如何优化的?
李栋:不停地打样和测试,在光学方案上,我们光打样费就花了十几万。
雷锋网:是在研发过程中是遇到什么问题了么?
李栋:光学镜片是很精密的模具制造的,差百分之一毫米成像质量就会受影响。我们曾经拿Oculus的镜片来学习,但是发现他们的镜片中间很厚,边缘很薄,这就会带来材料变形缩水的问题。对于制造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们通常为了产能,会选择一出四,一出八,甚至一出十六套,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良品率大幅下降。最终我们为了保证成像质量,选择了一出二的模具,延长了保压时间,多套模具一起生产的办法来保证品质。
雷锋网:传输线材已经比较成熟,为什么还要重新设计?
李栋:普通的HDMI线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问题,它连接电脑或电视时是静止不动的,当它连在一个运动的设备上时则容易断开,之前行业内做HDMI线有一个标准,无论是插电视还是其他设备,它对设备的拉力是200克,而我们的标准是3公斤。
另一个难点在于线材的反复折弯会把内部数据线损坏,造成设备异常。同类竞品的线材大概能90度二十几次的寿命。我们的标准是120度10000次的寿命,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
雷锋网: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李栋:我们在选择包那些细线的材质时,选用了铁氟龙(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它的优点就是折弯的时候韧性很强,在同类材质中它是最好的。
我们曾经还拆过Oculus的线,他们的做法实在是…它里面是镀金的。当时拆开之后,大家伙都惊呆了,心想美国人做事还真是不计成本。所以我们也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尽量用最好的材料,如果采用常规的做的话,生产出来的设备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
雷锋网:三星作为屏幕的供应商,在给手机界友商供货时,结局都不怎么愉快,现在三星自己也做Gear VR,乐相为什么还采用他们的屏幕?
李栋:三星的屏幕水准非常高,我们很期待与他们的合作。但是面对三星这种跨国集团,我们公司的体量是十分渺小的。我们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与诚意,最终终于达成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雷锋网:如何看待无线传输的趋势?
李栋:现在比较普及的解决方案都有点问题,首先是延迟,如果用WiFi的信号的话,需要经历一个压码——解码——读码的过程,造成的延迟不可接受。另外还有稳定性,60GHz的方案非常不稳定,它太高频了,如果周围有一个人经过就有可能造成丢码。
附记
虚拟现实眼镜需要工业设计吗?相信所有人都会义正言辞地表示肯定,并很有可能展现出一幅工匠的姿态,但无论是受限于成本,还是受限于认知,这件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少被具体运作。
有人认为也有可能是虚拟现实的风刮得太早了一点,在这个时期大家都比较赶时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所有人都在风口上飞着时,总会有人为了飞得更高去做一些看上去很“笨”的努力。
这样的需求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却看上去收效甚微,用一句现下很流行的话来概括就是——然并卵。可当我们在回顾巨头的成长时,会发现那些与Google、腾讯擦肩而过的人,当初很有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跟造物者对话,发现产品闪光点——「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公众号:okweiwu)。我们关心一个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希望同样在做硬件的业者,读过「唯物」的文章,能够有所启迪。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聊聊你的产品,请发介绍到 chanpin@leiphone.com,24小时内必复。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