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刺激人口增长,日本科学家研发了“婴儿”机器人,鼓励夫妻尝试扮演“父母”的角色。文章首发于The conversation,作者 Mark Robert,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作者杨波编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早前,联合国预测在2050年之前,日本7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量将达到15到30岁人群数量的两倍。如此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降低现象或许可以归咎到三大原因上:单身啃老族不结婚、大龄剩女不肯嫁和缺乏移民。
为了缓解这个现象,最近丰田的工程师发布了一款迷你机器人 Kirobo Mini,想用它来鼓励夫妻尝试当“父母”。尽管它看起来倒不像真的婴儿,但是它可以识别人类,并用超高的音调对人的行为作出回应,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的,像婴儿一样容易摔倒,所以它可以激发人类情感。
除了 Kirobo Mini 外,模拟婴儿机器人 Yotaro 的面部投影技术让它可以模仿一些人类的情绪和表情,而它的内置鼻子能够对抚摸、情感,甚至是人类的病态做出回应。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想知道,这类机器人到底为什么可以让夫妻尝试当“父母”呢?
首先,这类机器人的行为和婴儿非常相似,外表看起来也非常生动,让人心生怜爱。
其次,让我们用实验数据说话。近期,科学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做了一些针对婴儿机器人和青少年机器人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尽管婴儿机器人的测试目的是为了降低少女怀孕率,但是和实验控制组相比,实验组的少女怀孕率反而上升了。但是如果仅仅凭着这个实验结果就断言,婴儿机器人的使用会提高所有年龄层用户的怀孕率的话,未免还是有些武断,毕竟年龄和东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
实际上,除了刺激人口增长外,研究人员也希望年轻夫妻可以为他们即将到来的宝宝多做些准备。为此,他们研发了各个年龄层的儿童机器人,从2岁的幼童机器人CB2到9岁的机器人Noby……对“父母”而言,他们和“孩子”之间会无可厚非地产生一些情感。那么,这样的情感会重新定义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吗?
实际上,早前已经有许多探讨人类和机器人关系的研究。研究确定,人和机器人之间会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机器人的外观和行为和人类非常相似时,这样的情感联系会加深。现阶段,一般是人类在对机器人单方面地投射情感,但也有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 AI 技术使机器人对人类产生情感,而这有可能导致机器人使用的伦理问题。
就婴儿机器人的使用方面,可能涌现的伦理问题包括:“父母”可以选择机器人的外貌吗?在“父母”将机器人返还给研究人员后,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呢?同一个机器人“小孩”还会以同样的形式被新的“父母”使用吗?
另外,如果机器人有了一些破损的话,“父母”或许会想换一个“小孩”,有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希望换个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那么“父母”和之前那个机器人“小孩”之间产生的情感联系要如何嫁接到全新的“孩子”身上呢?
如果从技术层面看来,这样的情感嫁接有两种实现途径:第一,机器人软件可以像更新手机 App 一样实现便捷的更新;第二,研发人员可以通过移植部件让新的“小孩”保持之前那个“小孩”的特征和记忆,就像为更换电脑的硬盘一样。
最后要提到的是“阿西莫夫三大定律”。定律一中提到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试问这里的“伤害”应该如何定义呢?是情感上的伤害?还是心理上的伤害?
这样那样的问题确实棘手,但相信婴儿机器人的出现会帮助人们对日本出生率降低现象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via Dailymail
推荐阅读:
IROS 2016 | 花絮集锦:骑车、开飞机、玩滑板,机器人无所不能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