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一艘承载着无限创新思维方式和无限想象力的健康管理航母盛大起航,妙健康正式发布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链的“妙星球计划”。妙健康CEO孔飞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李洋采访时称:该计划最大魅力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行业间的沟通成本及数据壁垒,呼唤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进入,共享更多数据,汇集更多资源,碰撞更多想法,营造更多商机,真正实现互联网健康领域的价值创造。【妙健康介绍视频 请戳】
《生命时报》:妙星球计划是一个开放且能够使合作伙伴互利互惠的互联网健康生态链。在整个生态链中,妙健康将协同三胞集团旗下大消费、大健康、大金融战略资源并联合智能穿戴设备、保险、体检以及医疗服务等行业共同构建互联网健康生态链。请问当初为何会有实施“大健康产业生态链计划”的想法?
孔飞:我们观察发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关注数据的公司存在,但目前大部分做的比较好的都是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很关心交易数据。这些交易数据,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以前很多互联网企业专门做电商的交易数据,比如今天我买了一个电冰箱,或者一个月以后买了一个电吹风,还有很多人习惯在每个月5号或10号买东西,平台就会专门针对这些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尝试做交易数据挖掘,诱导消费者继续购买。相比而言,电商的交易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其实并不是很强,反而是健康数据之间关联性的紧密要强得多。比如,一个人的运动、血压、血糖等数据的横向关联性更强。从时间轴来看,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也很紧密。但目前健康领域,更多的是垂直领域的产品,只有一个维度的数据,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多个产品以及多个维度数据的横向关联性。因此,我们认为只从垂直领域给予客户一个健康方案,其科学性可能并不充分。所以,妙健康希望打造一个能够关联各个维度的生态圈,让健康的数据能够在不同维度以及不同细分中连通起来。
《生命时报》:所以,妙健康是帮助大家分析这些横向数据吗?
孔飞:对,我们帮助客户综合分析所有健康数据,包括可穿戴设备、体检报告等所有记录你身体体征的数据都纳入进来,长期观察这些数据的动态变化,随时提供动态的解决方案。现在人们很热衷于运动,还流行使用运动类软件去“拼步数”,这种软件可能的确能鼓励你去做运动,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究竟有没有得到改善,或者说得到了多大改善,很难通过“步数”这一个维度数据去了解。如果把运动与心肺功能的指标等数据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更为科学的运动,运动效果也更宏观。基于上面这些想法,我们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综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来利用好这些横向数据,最终通过这些数据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生命时报》:健康数据一般来源于哪里?什么人来确保这些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孔飞:目前妙健康的健康数据主要会有四个来源,一是体检数据,二是就医数据,三是app后台数据,四是可穿戴设备数据。这四种数据基本组成了一个人比较完成的健康数据。我们有三个专业团队来确保数据分析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一是我们有医疗健康部,里面有慢性病、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等不同领域的专职医生;二是邀请权威医院的知名专家,组成了强大的顾问团队;三是我们与国际上具有先进健康问题解决方案的公司展开合作,他们有比较成熟的、先进的健康数据算法。
《生命时报》:在发布会现场,妙健康发布了名为“健康行为指数(简称M值)”的全新算法,将通过M值来管理用户的健康行为,这是促进“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理解这个“M”值?
孔飞:我们推出“M”值这个理念,不是健康指数,更多的是表示健康行为指数,可以通过它来对我们自己的健康行为做一个比较直观的打分,进行量化。研究显示,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占比60%。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健康行为是正确的,那么“M”值就相对更高。比如,今天你的“M”值得了高分,那说明你今天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和科学,如果分数很低,那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危险了”,需要注意了。“M”值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一是在于可穿戴设备与医疗服务的接入能力,二是根据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健康解决方案的算法能力,三是我们最终可以把这些复杂的算法变成用户比较容易理解的“M”值,然后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去运行这个“M”值,促进大家健康行为的改变。
《生命时报》:比如,有哪些有意思的手段?
孔飞:过去健康管理的传统模式是先进行健康教育,然后改变健康行为。我们尝试打破这一顺序,直接从改变健康行为入手,重点做健康行为管理,比如通过游戏、奖励等方式促进大家改善行为方式,想方设法让用户愿意参与,直接产生行动力,但同时也会辅助进行一些健康知识的传播。我们尽量让改变健康行为的方式有趣,有意思。比如,我们可能会设置一些“微笑”任务,让你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个任务是对着镜子微笑,等等。比如,为了管理用户的血压我们设置了搭积木游戏,让用户每天量血压,如果血压正常,就给你一块长方形积木;如果有些不正常,就给你菱形积木;更加不正常的话,就给你五角形积木。当积木的形状越来越怪,你把积木搭高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我们的目的还是促进大家保证血压正常,如果你持续30天血压正常,那积木就可以搭建30层,控压成果显而易见。
《生命时报》:妙健康网站上有一句宣传语,“重塑个人健康管理理念”。请问您如何理解个人健康管理?
孔飞:刚才也说到了,健康管理分为很多步骤,第一步是健康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健康知识,当你了解的健康知识越多,对生活方式改变的帮助就越大。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健康管理往往止步于第一步,人们通过网站、电视、报纸了解很多健康知识,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告诉大家怎么吃、怎么睡、怎么运动,告诉大家如何做是正确的。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你有没有做?有没有按照要求做?做的好还是坏?过去我们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囿于物联网、科技的发展程度不足,没有现在这些可穿戴设备,包括体检信息、就医信息也都是信息孤岛。在没有掌握这些数据的时候,健康管理只能处于健康教育阶段,无法保证健康理念的落实,也就无法保证从“知”到“行”的行为改变。以前的健康管理,只能说是健康教育。我们是想做健康管理的“2.0版本”,真正把每一个用户的健康切切实实管理起来,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干预来提升个体健康。
《生命时报》:你们打算在健康管理的常规步骤上做一些改变?
孔飞:有的时候改变思路很重要。我认为,“知-信-行”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循环,从任何一个切入口切进去都可以。比如,国外有一家企业为了改善员工健康,在公司配备了健身房,但发现很少有人去,后来健康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在距离公司1公里的地方租了一个停车场,员工可以免费停车。本来公司停车是要收费的,很多员工为了占便宜,就会走着去这个免费停车场,每天上下班走2公里,这个方案就比健身房效果好,员工的健康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变。
《生命时报》:您了解到国外在健康管理方面还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孔飞:国内在健康管理方面虽然已经起步了很多年,但与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在国外,健康管理、医院、保险等业务都囊括在一家公司里,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改善健康,通过医院绿色通道能便捷就医,通过保险来保障就医的支付能力,从用户角度来说,接受的健康管理服务更全面。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目前这些服务在国内都是被割裂开的,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尝试去打通它。
《生命时报》:目前“大健康产业生态链计划”的最新进展如何?
孔飞:在运行上,目前我们主要精力放在快速拓展用户,提升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包括保险、体检、员工福利等行业机构。我们希望大规模地接入资源,把可穿戴设备、体检报告等更多数据导入进来,最大程度地共享数据和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文章转载自《生命时报》记者李洋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