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怎么「颠覆」传统自行车?
从去年开始,不仅有互联网巨头,也有很多创业团队相继开始了「造车计划」。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我们把这些团队分为 3 类: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自行车厂商的合作;
智能自行车整车团队;
自行车智能配件团队。
过去一年多来,他们的产品做到了什么程度,在产品打磨期间又遇到过哪些问题?雷锋网做了以下盘点。
一、互联网巨头与传统厂商合作
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如百度、乐视和小米,都与自行车扯上了关系。
1.1 百度与捷安特
百度 Dubike 项目从 2014 年 4 月份开始,在去年 11 月亮相百度 MOMENTS 营销盛典后,关于它的消息便归于沉寂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雷锋网之前也有报道, Dubike 在今年年初的预算被减半,这个项目在百度内部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不过与传统自行车厂商捷安特合作的自行车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1.2 乐视与飞鸽
乐视自行车是乐视体育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款智能硬件产品,乐视和飞鸽所定义的「超级自行车」:加入了物联网社交、骑行数据分享、智能控制和防盗等功能。
据乐视自行车团队方面透露,他们将开始对这辆自行车进行宣传预热(见上图),不过具体时间还没有排开。
之前有报道称乐视自行车会在今年 7 月份正式量产,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
1.3 小米与洛克菲勒?
早前盛传小米打造的智能自行车命名为「洛克菲勒」一代,有数据统计、路线分享、地图导航、来电提醒、设备绑定、移动社交等众多的应用功能。
但是后来小米官方表态:小米的战略聚焦在手机、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这五款产品,以完善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也就是说小米与洛克菲勒并没有合作。不过小米倒是投资了一款骑行 APP : 骑记。
小结:玩票的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自行车厂商的合作:百度的 Dubike 显然是概念大于产品,而且百度也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硬件的研发上来;小米与洛克菲勒的合作也只是一个谣言;最后只剩下乐视与飞鸽,没有了百度和小米的参与,「一个人的独角戏」似乎也会显得冷清许多。此外,我们也无法想象乐视能够与自行车扯上什么关系,生态?内容?平台?似乎都看不出什么端倪。如此一来巨头涉足自行车似乎更像是在玩票。
二、智能自行车整车
真正在造自行车的应该是这些新兴的创业团队,如 700Bike、BiCi、斑马自行车、Begin One 以及轻客等。对于这类自行车的功能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电动助力为主;另一类是以骑行记录为主。
2.1 700Bike:城市自行车
上个月 700Bike 开启了一次盲订活动,在短短几天就收到了两万多个预订,可见外界对张向东团队所打造的自行车充满了期待。
对于要造一辆怎样的自行车,张向东曾说过:「700Bike 要做的自行车产品,肯定也是联网的。但首先也是一辆好的城市自行车。」
至于它的产品发布,很有可能在最近的一两个月内举行。 而价格,看张向东和他的团队就知道,单纯的性价比可能不是首要考虑的要素。
2.2 BiCi:碳架小轮车
BiCi 应该是国内第一款面世的智能自行车,从 2014 年 3 月开始研发到去年 11 月在上海发布,目前为止已经开启了三次线上预订。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销售主要还是受制于产能和品控的影响,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要面临的问题。
据了解,他们将会在北京组建一个小规模团队负责线下活动和推广,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北京的骑行氛围比较浓厚,能比较快速扩大 BiCi 的品牌知名度。
雷锋网在近期也拿到 BiCi 专家版的车型,测评体验也会在晚些时候放出。
2.3 斑马自行车:城市自行车
斑马自行车从去年 9 月作于开始研发,今年 5 月在上海发布。它也同样被定义为城市自行车,集成了能量回收、GPS 定位、低功耗蓝牙、云服务、MEMS 传感器等功能。
创始人霍俊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由于车的功能比较多,为了不影响它的外观,有很多部件是放在车管的内部,这样制作起来比较复杂,需要花时间去修改和调试。
霍俊表示,这辆车预计在今年年底或在明年初量产上市。
2.4 Begin One:电动助力自行车
Begin One 是一款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机隐藏在前轮的花鼓里,水壶造型的电池续航里程可达 45 公里,90分钟就可以将电池充满。车把上有一块黑白液晶屏,可以显示电池剩余电量、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等信息。
创始人尹响林告诉雷锋网,他们曾花费大量时间解决小容量电池实现长距离续航、对踩踏力矩的算法以及对电池充放的保护等问题。这辆自行车预计将在 7 月中旬量产上市。
2.5 轻客:电动助力自行车
轻客助力电动自行车的车身重量重达 13 公斤,通过一块 1 公斤的锂电电池提供助力。电池箱位于车坐下部,轻客自行车一次充电需要 2 小时,在强助力模式下能够行驶 50 公里,在弱助力时行使 70 公里。
创始人陈腾蛟表示样品已经出来了,不过现阶段他们还在处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刹车片,他希望能将它调试到舒适的程度。这辆自行车预计将在今年 10 月份正式发布。
小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对于做自行车整车的初创公司,看起来更像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部分公司因为在硬件生产链和供应链上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出货延期、跟不上预期进度,对于各种非标准零件的调试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由于没有自己的工厂,在流水线和供应链上不能自行控制销量和成本,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冒着风险进行大规模的量产,与工厂的配合也同样在考验着他们的能力。
三、自行车智能配件
更多创业公司,尤其是热爱骑行的创业者,选择自行车配件作为突破口,为的是让自行车「聪明一点点」。
3.1 Livall 智能骑行装备
这套骑行装备包括头盔、闪控、手机支架、踏频传感器。头盔能提供播放音乐,转向灯指示的功能。闪控通过低功耗蓝牙连接闪盔和手机,实现来电接听或通过闪控按键来实现拍照。手机 APP「来啊」能够进行社交分享和数据记录,这套骑行装备正在量产阶段。
创始人郑波向雷锋网表示,他们团队在考虑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将骑行安全作为优先级处理。据他透露 Livall 还将与整车厂进行合作,目前样车还在打磨阶段。
3.2 骑士魔方:户外移动电源 + 户外照明电筒
骑士魔方是一款自行车发电移动设备,他们的产品逻辑就是要做一款集发电、户外移动电源、户外照明电筒于一身的产品。雷锋网也曾报道过这款产品,第一代产品在去年 7 月已经上市。
骑士魔方团队告诉雷锋网,在去年试验性投放 1000 台后,就开始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增加了离合功能和适配车型,新一代产品预计会在 7 月中旬上市。
3.3 野兽骑行:智能把立
野兽骑行是曾负责 360 智键项目的李刚带领团队开发的一款骑行类 APP,此外野兽骑行也在做一款自行车硬件产品:智能把立。据官网介绍,它能收集轨迹、速度、里程、海拔、坡度等数据,有联网和 GPS 导航等功能。
不过在早前的一次采访中,李刚曾告诉雷锋网,他们已经抛弃了第一版本的设计(如上图),正在着手研发第二版硬件产品,并且也在与自行车厂商合作。
3.4 菜鸟「鸟蛋」:自行车版的「运动手环」
菜鸟是一支来自山东青岛的创业团队,他们首款产品「鸟蛋」可以安装在自行车轮的气门嘴上,用于记录骑行数据。与手机 APP 骑遇连接,能通过手机查看包括速度、里程、时间、海拔、坡度、天气、卡路里等信息。
它内置的电池根据骑行频率,在正常情况下可使用 100 天左右,最长时间可达半年。菜鸟联合创始人刘宏亮告诉雷锋网,续航能力之所以很长是因为它并没有 GPS,就像智能手表与手环的区别,他们做的产品相当于是一款自行车版的「运动手环」。
据了解,「鸟蛋」将会在 7 月初进行众筹,8 月中旬正式发货。
3.5 趣动智能:运动车头管
趣动智能的产品是一款运动车头管,能兼容山地车、公路车,具有防盗、报警、追踪、导航等功能,是一款针对运动自行车而设计的产品。据创始人梁晨的介绍,这款车头管自带通讯模块,能上传网络数据实现自动记录的功能。梁晨曾是自行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渠道、产业链上有一定的资源。
手机 APP 云骑具有活动管理、自行车维修店、地标(包括美食美景)和轨迹规划导航等功能。目前趣动智能只是将这款产品发给全国各地的代理商进行样品测试,7 月份将进行量产。
3.6 马蹄铁:自行车「可穿戴装备」
马蹄铁是一群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生打造的骑行产品,实际上它是一款由支架、按键、踏频计、码表构成的自行车「可穿戴装备」,配套的骑行 APP 有以下功能:实时数据监测、路线规划、地图导航等。
据了解,目前他们在京东众筹的货已经发完,量产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3.7 炫轮、空间发生器:户外传媒
炫轮是来自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团队的产品,安装方式十分简单,将 LED 灯臂呈十字形安装在自行车的花鼓上面。在骑行的时候,LED 灯条在车轮旋转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个圆形的画面,显示出彩色动画和图案。配套的手机 APP 则支持图片编辑、骑行数据记录等功能。
炫轮的盈利模式是销售硬件+传媒服务。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上市。
而位于南京的东敞数字团队,他们的产品「空间发生器」与炫轮非常相似,只不过在商业模式上他们采取的是众包+户外媒体,他们本身并不销售硬件产品。
小结:锦上添花
初创公司更多的是从自行车周边产品入手,主打存量市场,他们从某一个需求切入去设计和研发一款产品,研发难度和研发成本相对于做整车来说要小得多,而且这类产品做得好也极有可能与整车厂合作,打入增量市场。但是对于怎么协调好与整车厂不同的利益诉求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在最后:到底怎样的自行车才算「智能」?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做整车还是做配件,在本质上是大同小异的标准模式:硬件 + APP,更多是依托手机屏幕得到反馈的数据和地理位置。因而对于「智能」的定义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加入蓝牙、GPS 模块、传感器和电机等。
因而创业团队对于传统自行车的「颠覆」或许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更多的反而是受到传统自行车生产链和供应链的限制和束缚。
公路自行车追求刚性、轻量化以及要能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山地车追求避震、全能和刹车性能;通勤车追求耐用性和实用性。创业公司该怎么满足用户对这些细分的需求?在打造产品的时候怎么保证它在功能和需求上的平衡?以及用户到底需要一款怎样程度的「智能」自行车?这些问题似乎都没有在现在的产品中找到答案。
或许「智能」在自行车上的运用并不重要,「智能」本应该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保证体验的基础之上。套用张向东的话说,「叫可联网的自行车也许更恰当。」
我们敬佩创业团队在打磨这些产品时的用心,也期待他们继续带来惊艳和精致的产品。但真正能打动和吸引用户的一定是那些人性化的、体贴的,在功能和设计上有所突破的产品,而不是人为制造用户伪需求的产品。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他们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在哪。
跟造物者对话,发现产品闪光点——「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公众号:okweiwu)。我们关心一个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希望同样在做硬件的业者,读过「唯物」的文章,能够有所启迪。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聊聊你的产品,请发介绍到 chanpin@leiphone.com,24小时内必复。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