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火的时间也不短了,然而用上一段时间,大家会觉得它就像鸡肋。甚至George Dvorsky此前的一篇评论还指出,这些用户人为测量的实时检测数据并没有什么卵用。
“类似Fitbit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并不具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执行标准。”所以按照这样的检测, 这些数据只能用作诊疗的一个参考,并不具备专业权威性。听上去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然而,佩戴可穿戴设备,每天检测自己的睡眠和心率,难道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倒也不尽然。西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针对可穿戴设备给医疗保健服务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每天使用可穿戴设备的雇员,病假天数降低44%。而保险公司Humana历时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员工在医疗保健方面节省了18%的成本。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可穿戴设备有期在未来25年通过远程监控技术为医院节省诊疗费用,可能为医疗保健行业节约2000亿美元的开支。
不过,选择佩戴可穿戴设备记录健康数据的用户,大概一定程度也表明用户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较注重,因而这样的相关性只能做为一个参考。
如果觉得这些数据太虚,不妨来看看近日发生的一起真实事件。
这名来自新泽西州的42岁男性说起来还真得感谢自己佩戴了Fitbit,因为其在Fitbit上的心率数据,医生做出了正确的诊疗。
这名患者因疑似癫痫发作,被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发病了20分钟。
医护人员表示,当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发现他出现了心率不齐的情况。如果是慢性病,采用心脏电复律可以清除血块,但如果判断错误,心脏电复律也可能让患者引发中风。幸运的是,医生了解到这名患者有佩戴Fitbit的习惯,因此医生根据App上的心率数据做出判断。
在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的报告上,医护人员是这样描述的:
“在对病人做身体检查时,我们发现他有佩戴可穿戴设备的习惯(Fitbit Charge HR),其心率数据也同步到了手机上。该App显示,患者的心率保持在70-80跳/分钟,然而在癫痫发作时,心率骤升到140-160跳每分钟。在施用地尔硫卓(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后,心率回到了80-100跳/分钟。”
根据这一数据,医生认定用户的心率不齐是由癫痫导致的,因而选择继续采用心脏电复律疗法。
当患者苏醒后,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心脏病史,此前也没有出现心房纤颤的情况。所以,还得感谢他佩戴Fitbit的习惯,让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在医学史上,这是可穿戴数据第一次被用于辅助医疗决策。实际上在此之前,可穿戴设备的活动追踪只被认为是“小打小闹”,其医学参考价值基本上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自由裁量权。
心跳180次/分钟伴随的眩晕肯定和30次/分钟的情况不同,在很多情况下,眩晕、心悸甚至胸部疼痛等自感性的疾病,如果能结合可穿戴设备的一些数据,相信会有更准确的判断。
再者,持续的心率追踪不仅能把心率和症状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结合反常高低心率持续的时间进行患者记录。就像这起事件一样,患者的心房纤颤症状只出现了几个小时,因而更适合采用心脏电复律疗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地尔硫卓疗法。
其次,我们还能凭借心率数据判断患者的病症。心脏骤停比起心跳过快,可能和主心室纤维性颤动的相关性更大;而心跳过缓则有可能和肺栓塞及主动脉相关。
和专业的医学检测设备相比,通过传感器实现测量的可穿戴设备暂时只能起到记录的作用,诊疗的具体结果,还需要医生的判断。不过,这些设备所记录下的数据异常,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采用更复杂的仪器进行诊疗。
当然,这些设备所能提供的数据还比较简单,但这起事件已然表明,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将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
如果你对Fitbit感兴趣,欢迎移步查看爱搞机评测《心率传感器的逼格,Fitbit Charge HR智能手环评测》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