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开始,在青岛高铁站拉活儿的的士司机发现,最近打车到香格里拉酒店的人多了起来。在这两天,相继有近1000人涌进了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厅签到、入住、用餐的人排起了长队。
这近1000人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件事——中科曙光智能峰会。基于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创立的中科曙光,在过去的10年间都如其出身(高性能计算),对外保持绝对低调,“首次的高调”主要是为了宣布了两件事:
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青岛建立“全球总部研发基地”;
从平台到产品,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All in AI”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即便如此,千人会场依旧座无虚席,后排和走廊里还挤满了“旁听”的人。在主会场,除了青岛市政府代表的例行致辞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李国杰相继发表了演说,后者也是中科曙光的董事长。
两份协议,一个基地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此次中科曙光和青岛市政府签署了两份战略合作协议,但作为上市公司并未发布公告,可见也未涉及详细合作的内容。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向雷锋网表示,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需求,青岛想要紧抓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战略等重大机遇,需要高科技领军企业扎根青岛。
牵手中科曙光,并促使后者在青岛建立“全球研发总部基地”,相信缘由在此。同时,在随后的采访中,中科曙光副总裁沙超群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中科曙光国际”、“全球”等字眼,相信招揽国际人才、达成全球项目应是题中之义。
张德平还提到,青岛市正在促进高端信息产业集聚,加快青岛城市智能化的进程,中科曙光无疑将成为这个进程中的重要推手。
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成为青岛市政府的“心头肉”,中科曙光依靠的可不只是“老本行”——高性能计算,而是全面布局人工智能的决心和战略。具体来看,在此次智能峰会上,中科曙光一系列的发布,可以称得上是“垂直一体化”的全面布局:
战略层面:基于2015年的“数据中国”,发布“数据中国智能计划”
其实早在2009年,中科曙光就在成都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面向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为社会事业和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城市云计算中心”,在国内首开建设大规模计算中心、变革城市管理模式先河。2015年初公布的“数据中国”战略中,中科曙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成百个“城市云中心”,构建覆盖全国各行各业的数据平台。此次升级原战略,意在将AI与云服务应用于教育、气象、医疗、能源、互联网及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早前有报道称,中科曙光已在全国近50个城市建立部署新一代数据中心。而这势必也是青岛市政府看重中科曙光的一大优势。
平台层面:曙光人工智能管理平台——SothisAI
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热衷于推出平台,中科曙光在宣布入局后,也并未“免俗”。顾名思义,SothisAI 是要使用者“恍然大悟”——哦,这就是 AI。简单来说,这个平台想要做到的是“异构融合、简单易用、弹性灵活、可快速部署”,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释放 AI 所需要的计算力。
沙超群也对雷锋网在内的媒体表示,AI 其实是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交叉的一个分支,而前者又是中科曙光绝对擅长的领域,“我们玩 GPU 都 20多年了”,以此来说明该平台的可靠。
围绕该平台,曙光还启动了“SothisAI 开放实验室计划”,向全球招募1000名算法、应用和服务开发者,并将开放全国40多个城市的云平台,以及包括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在内的大科学装置及计算中心,联合产业上下游协同研发和部署,推动AI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应用。
产品层面:联合寒武纪,推出“AI 推理专用服务器 PHANERON”
中科曙光与寒武纪颇有渊源。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院士,早年学成归国后指导的第一个博士是姚新,而姚新指导的博士生陈天石,则是寒武纪的创始人,并领导寒武纪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独角兽企业”。
除此之外,李国杰在其演讲中表示,中科曙光和寒武纪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科院计算所,两家公司有着共同的使命,后者的目标并不仅仅着眼于“做几款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而是希望能从智能应用中“归纳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负载需求”,设计具有通用性的智能芯片。这也是与中科曙光合作的原因。
此次峰会上,中科曙光推出了“全浸没式液冷AI训练专用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浸没式”处理,能够实现节电 40%的效果,以及消除数据中心噪音等问题。此外,还推出了基于寒武纪芯片研发的“AI 推理专用服务器 PHANERON”,相比用于推理的通用服务器,性能可实现百倍提升。
小结
在这场活动中,李国杰院士的演讲获得了最多的掌声。在其演讲的最后,提到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奥本海默在二战结束的一席话:
我们得到了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并拼命地摇晃,结果得到了雷达和原子弹……其全部精神实质在于对已知地疯狂而粗暴地掠夺,而毫无对未知的认真而谦恭地探索。
经过 60 年培育,人工智能已长成硕果累累的大树,李院士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是拼命地摇晃这棵大树,在地上捡到一些零星的果实,还是怀抱对未知的认真和谦恭,自己新种几棵树苗?
同时,李院士也说道,深度学习为什么这么有效,至今没有科学解释,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 Tishby 等科学家最近提出一种“信息瓶颈”理论,发现深度学习与“物理重整化”是完全相同的过程,提出“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是忘记”,我们应重视这一类跨学科的带根本性的基础研究。
雷锋网认为,无疑,在这个人工智能高歌猛进的时代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那个“在地上捡零星果实”的“低头党”,只有一些人是“新种树苗”的耕耘者,我们不反对收获,但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去“耕耘”。
这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以及走到哪里。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