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摩托罗拉品牌抱有期待,是因为这家公司身上保留着一股“我不服”的贵族气质。在手机“长得越像 iPhone,卖得就越好”的时代,摩托罗拉表示不服,于是我们看到,Moto X 系列标志性的弧形背板,俘获了多少技术男的小心脏。联想手机业务的老大陈旭东,在一次发布会上骄傲地讲:从整体造型上看,市面上只有两种手机,一种是 iPhone 那样的“平板”,一种是 Moto 这样的弧形。
但是,新的 Moto Z 系列放弃之前的设计语言,回归到 iPhone 那样的“平板”造型。这可以说是被打脸了,也可以说是对市场的反应。陈旭东说,之前的手机设计风格其实握上去很舒服,但是中国的消费者看到手机这么厚就不买了,所以先要让用户愿意把手机拿起来。这个道理讲给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之后,他们就明白了,一下子做出了全球最薄的手机。
陈旭东举了另一个例子,Moto Z 手机上的指纹识别键是正方形的。市面上其他手机则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写了10几页的 PPT 向他说明为什么做成正方形。根本原因是识别率高和识别速度快,不管做成什么形状,实际上起作用的部分就是个方块。
陈旭东说,摩托罗拉工程师都是对技术追求非常极致的人,他们是按技术说话的,这个文化不会改变。我要想说服他们,也要讲出道理来。不像咱们国内,领导说了怎么办就得怎么办。
“你可以说他们(摩托罗拉工程师)很学究,很不注重市场,这是对的。但是他一旦有了市场的纠正,迅速就变成极强的生产力。(我们联想)不是去扭曲他们的文化,而是把他们的文化调得更符合市场的方向,去开发产品。”
这次 Moto Z 手机主打的“模块化设计”,是工程师文化的极致体现。其实更准确的描述是“可扩展”的手机,跟 Google 那个 Project Ara 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反倒跟 iPad Pro 通过触点连接键盘的方式是完全一致的(怎么没人说 iPad Pro 是模块化平板电脑)。
摩托罗拉之前就有过不少扩展手机的尝试。比如当年的 Atrix 4G 手机,插到专门的 Laptop Dock 底座上,就可以变成一台 Linux 的电脑。这一次,摩托罗拉把“扩展”玩得更遛了,不那么极客了。杨元庆说,两年前,完成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收购之后,他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被“摩音”配件的音响效果“震撼了、感动了”。他想把这个项目带到市场上,所以提了三点要求:
手机本身必须最好的。跟别家的旗舰比,必须是最强的。
“模块”的连接要做到容易、平滑、稳定
每个模块的合作伙伴,“个顶个”都必须是好的品牌
从最终的结果看,Moto Z 完成了 YY (杨元庆英文昵称)的构想。尤其是第二点,连接做到“容易、平滑、稳定”对消费者意义极大。“摩电”是售价 499 元,但容量只有 2000 多毫安时的背夹电池。现场有记者问,一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才卖 69 块钱,为什么你们敢卖到五百块。联想的回应是“我们给你带来的是优雅的体验,不用扯着电源线,也不用另一手拿着充电宝”,这种体验不是属于所有人的,但至少买过苹果官方背夹电池的人会懂。
发布会上,有一张PPT上的内容很重要,联想说他们承诺这些扩展配件可以支持“三代产品”。这就意味着联想愿意在手机的扩展性上,花几年时间尝试构建出自己的配件生态。这句话,其实是说给硬件开发者们听的。
或许,几年后手机的扩展配件生态,会变成一个像 App Store 般伟大的 idea。或许不会,但至少 Moto 提供了一种更优雅的电池扩容方式。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