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能硬件来帮你关爱父母,你乐意么?

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也是智能硬件的机会,但除了考虑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之外,如何让老年用户接受并使用智能产品,也值得好好思索一番。笔者近日就这个话题采访了“e伴”的创始人,这是一款可以记录老人日常行为数据的设备,老人一天的生活轨迹都能够以信息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某段时间老人是在坐着还是在运动,都能知道得很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让智能硬件来帮你关爱父母,你乐意么?

(e伴的几代产品,最右为新款)

“e伴”面向的是独居的老人,尤其是跟孩子相隔比较远的老人。公司总经理张杰在表述这种需求时,用了两个词:失联和失控。他认为,子女跟独居老人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不了解爹妈真实的生活状态;另外,老人通常为了不让儿女担心,往往在电话里报喜不报忧。

关爱老人并不是一件特别沉重的事

张杰说道,在当下,关爱老年人对子女来说似乎是一件特别沉重的事情,像是一种负担而被迫去做一些表面工夫。比如跟老人打电话就是为了表达“我在想你”。实际应该怎样?应该是默默地关注着老人,当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做一些事情,而不需要时就让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就好了。

所以,e伴要做的是,连续不断地采集老人的行为数据,包括坐着、跑步、跳、转圈等,每天做一个汇总,让子女看到父母的一天是怎么过的。这样,也可以知道父母有哪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不睡午觉,帮助老人改正。

这款产品由内置SIM卡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利用基站做粗略的定位,续航时间约四天左右。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在使用时需要老人佩戴在腰间特定的位置,老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戴上它并及时充电。

张杰表示,这种产品没有技术门槛,他们做的是“农民工干的活”,就是长时间进行采样分析并优化完善算法,“这不是从技术上能够跨越的”。对于产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他们似乎很有自信,从计步功能上来说,他们专门拿市面上主流的手环做过测试对比,“一百步的检测结果,我们相差不到一两步上下,其他产品远远做不到这种效果,有本质的差别”。

怎么说服老人佩戴?用心理弱点

这款产品在推广上遇到很大难题,公司副总经理万勇表示,他们目前主要的客户是军队干休所,是由这些管理老的机构买来发给老人使用,但老人使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他们还找过代理商来卖,效果也不是很好。

其实,万勇坦言,在跟用户接触时,他们自己也讲不清楚这个东西,所以没在电商平台进行售卖,现阶段主要通过口碑宣传在微信平台小批量销售。老人对于佩戴这个东西本身有一种抗拒性,因而他们采取了一种策略,利用老人心疼孩子的心理,来激励他们佩戴。

“老人的弱点是心疼孩子,心疼孩子的钱。所以我们就会跟老人说,这个钱已经交出去了,但是只要你每天戴够一定的时间或者分数达到了,你就能把钱挣回来”。

据万勇介绍,这个方法很是奏效。起先老人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理使用产品,但慢慢地知道自己戴上这个设备后,孩子天天在关注着他,老人就会很乐意,甚至,跟设备产生了感情,“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60%的空巢老人都有心理疾病,孤单寂寞,而且超过70%的儿女很少跟父母联系”,万勇表示,他接触过很多使用这款产品的老人,都把这个设备当成了儿女的化身。“因为这个设备也有语音提示,很多老人都会错认为是自己孩子的声音”,万勇给笔者介绍了一个案例,一天有个老人拿着设备自己过来修,说“这是我的小儿子,它生病了,花多少钱都要修好”。

此时,笔者的思绪早已转离产品本身,只是觉得有些心酸。而在此后,他们还会继续推出一系列的服务,比如:数据解读服务,帮助子女更全面细化地了解自己的父母并提一些建议;老人发生意外紧急核实处理服务;帮子女代送礼物、亲情传话服务等等。

“我们对老人的了解会比子女还要更深入一些”,万勇补充道,似乎代表着一种产品上的成功。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让智能硬件来帮你关爱父母,你乐意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