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亲自站台,百度云手里有什么底牌?

在过去的很多年当中,我们总觉得(云计算)这个市场太简单了,是一个“脏活、苦活、累活”,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搜索做好就行了。一开始我们觉得云计算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但是随着这些技术一样一样地出现,我们觉得它是有技术含量的。

李彦宏如是说。

李彦宏亲自站台,百度云手里有什么底牌?

【李彦宏】

这位最近在人们心中麻烦不断的大咖,今天选择为自家的公有云服务站台,正式发布了已经默默运营了一年的百度云计算产品——百度开放云。这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由阿里巴巴领跑,腾讯跟随的云计算战场,百度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正式宣布自己的存在。

从 BAT 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起步时间来看,阿里云2009年,腾讯云2013年,百度开放云2015年。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一家独占中国市场的35%,这种压倒式的优势,让腾讯都深感压力,相信百度面临的环境也并不乐观。

很多云计算的巨头和创业公司都认同一个判断:企业级云计算市场并不会赢家通吃。仅仅百度二字,就为它进军云计算市场增添了不少胜算。但是,“百度”这两个字的光环背后,却又充满了潜台词:

作为 BAT 的一员,公众有着天然的高要求。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巨头百度,如果只在云计算领域拿到六十分,在公众眼里都是一种失败。

今天的发布会如同高考铃声,百度的答题时间正式开始了。

我们关心的是——握着笔的李彦宏,有什么解题的独门秘籍呢?

百度发布了神马?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究竟拿出了什么产品。

李彦宏亲自站台,百度云手里有什么底牌?

【百度开放云的三大“特色”平台】

根据云计算事业部经理刘炀在现场的介绍,百度开放云分为四个部分:

基础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数据库、CDN分发等,这也是和竞争对手们正面冲突的战场。

天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算力和深度学习能力。

天像:直播行业的云解决方案。提供人脸识别、黄反、定制压缩传送,直播优化等能力。

天工:物联网和工控行业的云解决方案。为工业数据处理提供智能服务。例如设备维护,智能物流等等。

事实上,通过现场的展示,百度非常突出“天算”“天像”“天工”这三个个性化的产品线。这让人感觉到百度对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有着充分的认知,而且给人一种“打法并不乱”的感觉。

在每一个“天字号”产品的介绍中,百度都请到了自己的客户讲解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足见百度开放云对这三条产品线的重视。例如:

天算,请到了国内著名的基因测序公司诺禾致源,证明百度开放云的强大算力可以支持繁重的基因测序计算。

天像,请到了直播平台国民TV李然,证明百度开放云可以更好地智能鉴黄,缩短直播延时、语音识别弹幕,智能分析用户喜好。

天工,请到了太原铁路局总工程师邢东,证明百度开放云可以利用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和算力实现货物、仓储、货车的实时数据收集和智能物流。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判断,百度开放云究竟要使用什么打法了。

李彦宏亲自站台,百度云手里有什么底牌?

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刘炀在展示百度的实时特效技术】

底牌:人工智能

我们再回到李彦宏的语境中。

我们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存储能力,也不是简单的计算能力。我们有大规模处理数据的能力,我们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其实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它不仅涵盖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画像,它其实越来越和大数据、云计算的界限在变得模糊。当这些东西全部都糅合在一起为企业去提供技术服务的时候,它的想象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不难看出,李彦宏对百度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在云上的应用非常看好和倚重。

人工自能的基础有两个:数据收集能力和算力。在现场,各路嘉宾也介绍了一些玩耍人工智能的奇异姿势。

日志里的黄金:

日志分析是各个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服务。不过刘炀特别强调了百度的自研系统对日志的全量分析。也就是说,无论系统产生的日志量有多大,都可以完整地进入分析系统。他甚至放出豪言:“多大的(日志)数据都可以处理。”

百度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在业界还是有良好的口碑的。所以业内企业倾向于相信百度的日志挖掘应该有一些独特之处。

“教父”教你搞营销:

众所周知,百度的广告营销系统独霸宇宙。当然,这背后不仅有它在搜索市场的压倒性份额,还有它的人工智能算力。为了证明百度数字营销系统的优势,刘炀给出了两组数据:自建营销系统,理论上需要一个团队六个月时间,依靠百度做同样的事,需要几个人和两三周的时间。

强大到可以识别方言的语音识别系统:

为了说明百度的语音识别能力,现场播放了两段Demo,分别是两句方言语句,现场观众凭自己的听力很难辨别句子的内容,但是百度语音识别准确听写出了句子内容。(此 Demo 非现场识别,仅是展示,所以暂时无法用于判断百度语音识别的真实效果。)

用智慧来“压缩”:

在视频直播领域,百度的图像识别技术有一个特殊的应用场景。它可以根据直播的视频判断直播的内容,再根据运动、教学、动画、演讲等不同的场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视频压缩。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视频至较低的码率,减少对带宽的占用。

用声音鉴黄:

没错,百度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看到主播做什么,还可以听懂主播在说什么,哪怕你说方言。这个姿势成就了一个鉴黄利器,试想,主播在做什么之前,总要说点什么吧,你懂的。

用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话,可以概括百度人工智能在开放云上的野心:

  • 假如一件事,正常人一秒以下就能做的事情,人工智能也能帮你做得很好。例如判断图像中的男女、表情、美丑;例如听写文字,判断情绪。

  • 如果有大量已经发生过的重复事件的数据,我们就能够预测下一次结果。例如根据大量用户的既有行为判断他是否点击某个广告,阅读某个新闻,是否会按时还款。还可以根据以往的记录判断餐饮配送的时间等等。

显然,百度开放云想用人工智能这个特色技术,招揽有这些需求的客户们。

有趣的赌注:物联网

从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主打方向来看,似乎都不同程度地倚重资产较轻的企业客户或金融客户。百度开放云同样也强调了对这些客户的定制化服务,但同时还推出了“天工”平台。这个举动很值得注意。

工业数据处理,对于时序优化、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压缩比和传输速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工业企业上云谨慎的理由。而且工业领域的标准五花八门,形成了无数数据孤岛,收拾这个烂摊子需要很大的努力。不过根据百度开放云的动作来看,他们很可能准备啃这块“硬骨头”。

刘炀举了两个例子:

  • 由于公司内部数据都没有完全打通,某个油井上3万个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中,只有1/100可以被保留,用作故障预测,这会使得预判的准确率大大下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云上的全量数据分析来解决。

  • 电梯检修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400亿,但是其中巨大的痛点仍然是故障的预测。传统做法是定期巡检,但是这样很难判断零部件的储备数量,并且耗费人力。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来解决。

百度全副武装,冲进企业级云计算这个战场。从时机来看,确实晚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不少。但是迟到总好过不到。客观来说,这个有备而来的大块头很可能让这场云上的战争变得更有趣。不过从百度的角度来看,这场战斗颇有背水一战的意味。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似乎是百度最有份量,也是为数不多的筹码了。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李彦宏亲自站台,百度云手里有什么底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