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2019年11月,在腾讯公司成立21周年之际,马化腾、刘炽平及全体总办成员发了一封全员信,确立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强调了腾讯站在了全新的思考起点上。 

2个月后,腾讯在北京总部通过发布《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0》的形式,来回答如何用技术面对新的十年。 

通过无数的例子,我们知道,如果转型技术推高了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和扩张速度,那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将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善用技术?如何Tech for Good? 

腾讯正埋下一颗种子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前CTO张志东用20年前做QQ的思维,来面对“科技向善”的新征程。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图为张志东,图源:腾讯研究院

尽管他说自己“已经退休”,但是实际上,他做的事依然在腾讯乃至中国科技界具有十足的影响力。 

腾讯在2018年1月20日启动这一项目,就是由张志东提出的,其目的是形成课题池、学者池和专家池,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届的主题是过载 / Overload,第二届的主题是刷新/Relaunch,今年是第三届了,主题是千里之行/Action Now。

张志东每次都出席。

这有点像很久之前我们就在谈“科技是把双刃剑”的问题,到如今,大公司把对新技术的觉察称为“不作恶”、“科技向善”,本质上是一致的。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2019年5月4日凌晨,马化腾在朋友圈低调宣布“科技向善”成为腾讯新的愿景和使命。以如此低调的方式升级愿景与使命的企业,腾讯应该是第一个。 

2天后,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马化腾正式公布“科技向善”是腾讯未来的愿景和使命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用户为本”。 

在去年9月,马化腾在公开场合透露了他在AI领域的最新看法。他说:AI治理的紧迫性越来越高,应以“科技向善”引领AI全方位治理,确保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一直到2019年的11月11日,马化腾以全员信的形式将“科技向善”升级成为公司新的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

文化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正如张志东一直强调的那样,科技向善是一种产品能力,也是一种发展机会。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图源:腾讯研究院

“目前我们过于把业务和公益当做两条不相交的事情来做,所以觉得科技向善是大公司有钱才会想到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 

言外之意是,绝大部分商业世界中的公司都会觉得思考“科技向善”的话题与本身的利润考量是相悖的,是负担,因此不太涉及,但实际上,两者可以结合,甚至借机放大产品的价值,实现双赢。 

张志东从腾讯的做法举了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天天象棋游戏(揭棋)中,腾讯设置了一个针对中年大叔的“健康约定”:当用户长时间沉迷游戏,将设置一个强制休息的提醒,鼓励中老年人及时休息,守护健康,但这个提醒融入了棋牌文化,不会生硬。 

这个“设置”,源于2018年夏天腾讯天天象棋团队收到一个棋友家庭的求助:老人长时间玩棋牌游戏,影响身体康复。 

此后,腾讯的团队开始设置算法计算玩家单天疲劳值,在此“约定”之下,重度疲劳用户数下降非常快。截止2019年7月,天天象棋帮助了45492位用户成功管理游戏时间。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图源:腾讯研究院

此外,腾讯还上线了微信“反洗稿”,保护读者、鼓励作者打击“洗稿”者;上线了微信“辟谣助手”,与800+家辟谣机构建立联系,精准辟谣,同时腾讯新闻还孵化出较真平台。 

在业界,其实还有美团的“青山计划”与此类似。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美团在2017年就开始推出“无餐具选项”,用户可在订餐时点选“无餐具”,节省餐盒、筷子和包装盒的使用。最新数据显示,1个月美团就能收获500万单“无餐具”的环保教育成绩。 

当然,在张志东眼中,微信捐步和蚂蚁森林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因为“鼓励捐步”不是责任,而是一种产品力的体现,能增强用户的品牌好感,也能很好连接企业与公众、效益与公益。 

马化腾在2019年11月11日的那封全员信中这样说到: 

在腾讯的发展历程中,有两条最重要的生命线,一条叫“用户”,一条叫“责任”。 

在责任这块,2008年汶川地震,腾讯紧急上线的寻人与捐助平台,让科技连接善意;后来,我们又发起了全网参与的99公益日、上线了成长守护平台,并通过AI的力量协助警方打拐,寻找失踪儿童……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对科技向善的认知、思考、选择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这样一来,腾讯的“科技向善”就不仅仅是喊一句口号,而是公之于众,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本身构成了对腾讯的一场“压力测试”,只要科技“作恶”,就可能面临舆论的讨伐。 

腾讯会有跟随者吗? 

我们也注意到,《社会责任报告》是很多大型公司都会发布的内容,旨在总结社会公益、强化回馈社会的理念。 

但是由内而外,甚至推动整个行业来做,腾讯的“科技向善”的研究团队(腾讯研究院)非常努力。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说,科技向善应是得到全社会认同的理念和平台。腾讯希望用科技向善的理念,进一步团结更多的研究者、更多同行、产品经理以及技术工程人员。从业者们在用技术、用商业化的思维去做产品的时候,也能够建立一个向善的理念。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图源:腾讯研究院

看得出来,司晓与张志东的观点一致,即“善”可以融入到每一个细小的产品研发中,形成一种价值放大器。 

于是,在2019年,腾讯就计划设立奖金池(T-Foundation),支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产品创新方案。我们也注意到,在北京这次《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0》的发布现场,来了MIT教授、微软法律顾问、国际非营利组织FOSI创始人、财经领域作家等产学研界诸多人士。 

这毕竟是一个需要各界都参与的事。

腾讯研究院作为推动这一理念的主力,也经历过疑惑和困顿,因为推动科技向善,很模糊、无法量化,不像某一项技术,可以沿着计划表去完成。 

他们担心,腾讯没有跟随者。 

这就不仅仅是科技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简单讨论了。 

借用微软(中国)助理法律顾问、亚太研发集团法律事务总经理罗立凡先生的一句话: 

“技术发展,我非常乐观,我们不能因为技术被不合理利用就限制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单个个体的善恶来辨别是非。我们需要约束机制,提高技术作恶的成本。腾讯提出的理念,就是一种重要的约束力的体现。” 

规则框架,十分重要。 

国际角度来看,特斯拉CEO马斯克等人联合签署的抵制AI武器研发的协议正得到更多人认同,而引发轩然大波的“基因编辑”因触动人类最敏感的伦理神经被明确禁止,此外,人脸识别、爬取隐私的做法正受到社会审视。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图源:腾讯研究院

借由腾讯在中国的强大影响力,“科技向善”应该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得到广泛认同。

其考验在于,科技向善不应该是公关口号,也不是社会责任,不是合格证,不是泛道德论的讨论,而是一种行动力。(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科技向善,腾讯的全新思考起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