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海康、大华120亿,冯柳为什么需要安防?

重仓海康、大华120亿,冯柳为什么需要安防?

昨天A股两市双双下探,海康却逆势高开,上演罕见涨停,市值一度攻破4000亿,创历史新高。

伴随着海康的涨停,一个长相颇似林永健的投资经理,被不少本不太关注二级市场的安防从业者所熟知。

他叫冯柳,赶在三季报公布之前,他疯狂重仓海康2.31亿股(价值90亿元),昨天已豪赚9个亿。

不少人直呼,海康昨天涨停更多是因为冯柳概念,基本面改善的变量其实没那么大。

也有人认为,业绩才是海康涨停的根本要素,冯柳的作用只是辅助因素。

1

先来看看海康的成绩。

10月24日晚间,海康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公告。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20.21亿元,同比增长5.48%;净利润约84.39亿元,同比增长5.13%。

公告发出后,市场负面情绪一片,其实扣除汇兑损益,实际利润增速可观。

海康Q3单季实现收入177.5亿,同比增加11.5%;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同比增加0.1%。

扣除汇兑影响,实际利润增速25%+。由于今年Q3人民币大幅升值,估计造成汇兑损失约5亿;

而去年同期Q3由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约4亿。

将该外部影响扣除后,净利润增速在20-25%。若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海外业务毛利率的负面影响,实际利润增速更高。

经营净现金流同比增长8.8倍,今年Q3实现54.6亿经营净现金流(19Q3仅为5.6亿);

2020前三季度实现55.3亿经营净现金流(19年前三季度仅为1.24亿)。

今年Q3净现比达到1.43,显示他们在销售回款、经营质量、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不俗实力。

从三季度成绩来看,虽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很大,然而继续保持增长实属不易,也证明了海康的强大。

重仓海康、大华120亿,冯柳为什么需要安防?

冯柳

再来谈谈冯柳其人。

他起家于白酒,发家于医药,成名于科技。

他是中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草根逆袭故事的鸡汤典范。

冯柳早年间在娃哈哈干快消品销售,这份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钱少事还多。

2003年他辞职回家,做起了一个全职股民,和所有韭菜们一样,梦想着一朝发达。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也比较有趣,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

那一年,管理层加大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加快建设和完善上市公司的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

而就在前一年,受高科技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和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政策的拖累,国内A股市场全线暴跌。

入场之后,冯柳“重仓”了一支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股票:贵州茅台。

与普通股民们稍有不同,买买买之外,他还经常写写写,在相关平台上发表见解。

为了方便和群友们交流,他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茅台03”。

而他的开挂人生,也因茅台而开启了。

从2003年到2006年间,他的茅台收益高达300%之巨,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重仓了茅台却没有将自己完全托付于茅台。

2006年6月8日,他对茅台来了一次断舍离,选择高价买入山西汾酒。

道理很简单,他发现山西汾酒当时2.5倍的市销率远低于茅台的12倍和五粮液的5倍,而利润率及相关盈利指标并未有多逊色。

一拿就是三年。此后的山西汾酒像似着了魔,股价一路上涨,2011年8月达到最高89.97,涨幅近80倍。

在所有人都认为白酒股的春天来了的时候,2011年底他又清仓了白酒股转战医药股。

对于这个投资转折节点,2012年他还专门发文阐释原因。

在这篇2000字的长文里,他坦言自己放弃白酒股的原因是“感觉白酒的主导逻辑在发生改变,从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成长速度和确定性都会有下降风险”。

一系列超神操作下,他花了十年时间,累积了超过900倍的收益(坊间传言)。

之后,他被私募机构看中,成为了一名职业私募投资经理,而这个机构就是今天重仓海康的高毅资产。

在高毅资产内部,冯柳管理的产品年化收益也始终高居首位。

自2015年加入高毅资产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无一年亏损。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2015年11月冯柳开始管理高毅产品(高毅邻山远望基金),净值不断创出新高。

截至2020年7月31日,最新净值突破5元,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41.01%。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最大回撤仅为18.8%,出现于2018年12月,也就是A股市场的底部。

这个成绩不夸张地说,是绝大部分A股投资者永远无法企及的神话。

他真的做到了没有多少流量,凭着实力名利双收的男人。

2

一边业绩已超预期,一边只差一战成名。

如果要争海康涨停谁更重要,还不如仔细想想他们为何相互需要。

于安防,巨头们市值大多被严重低估已成业界共识;于高毅,他们也需要下一个爆款扬名立万。

放眼全行业,这个爆款最有可能是什么?那就是海康。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安防。

所以看到,海康之外,冯柳还重仓了安防另一家巨头:大华股份。

据悉,高毅目前已是大华的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达到了1.38亿股,该笔持股市值超过28亿元。

安防虽看起来很土,却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行业。

2019年宇视AIoT峰会上,宇视总裁张鹏国曾说,AI、物联网、边缘计算,这些当前最热门的技术其实在安防行业早已开始商业应用。 

譬如当下大热的AI,安防行业自 2008年就开始规模应用在交通领域,比如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轨迹分析。

AI到来之前,安防行业的服务主体更多的是政府、是公安;AI来到之后,视频监控的功能及市场被数百倍放大,带来的是新的欲望、新的需求、新的方向。

譬如边缘计算方面,安防行业2016年已经在全国的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地铁机场、学院高校中应用。

再譬如5G,ITU-T定义的三大典型场景安防行业也都全部具备。

另一方面,从市场容量角度出发,眼下市面上主流摄像机平均单台800万像素,而每个人的眼睛平均拥有5.76亿像素,而且是双目。

这也就意味着,安防产业还远未到达成熟阶段,至少还有600倍的增长空间。

拥有如此好基本面的行业理应获得不错的资本关注,事实上,安防时至今日还未能得到它应有的尊重。

“这些年,包括海大宇在内的中国安防企业做了很多前瞻式的创新,却养在深闺人未知,遗憾至极”。

张鹏国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安防场景太过于收敛;二、低调的安防企业不善于品牌包装。

一方面安防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技术落地足够广。即便从资本钟意的成长性方面出发,安防也丝毫不弱。

以海康为例,今年三季度,他们EBG进一步加速,PBG持续恢复,SMBG大幅反弹,海外在疫情和汇兑的压力下仍然在变好。

三季报也同时验证红外在上半年根本不关键,他们在Q3红外销售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常规业务的强劲反弹。尤其在EBG多个核心场景,AI赋能正大量落地。

三季报继续验证今年深度的软化/统一软件平台/赋能百业/拐点逻辑,当前市值对应2021年PE仅约22x,理性空间接近翻倍。

一来被严重低估,二来成长性趋强。如此好的标的,高毅和冯柳应该也找不到太多了。

安防已不再是安防,新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是序章。

冯柳的这120亿重仓,只是一次慧眼识珠的战略选择,一场恰如其分的相互需要。

而这,也恰巧激活了这个行业原本就有的能量基因。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重仓海康、大华120亿,冯柳为什么需要安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