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风口下,捷停车的商业逻辑

智慧停车风口下,捷停车的商业逻辑

“你觉得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吗?”采访开始之前,捷停车CEO李民反问我。

李民,一个正儿八百的交通人,捷停车之前,他一直任职老牌停车企业「捷顺」;而捷停车,则是「捷顺」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互联网转型核心业务智慧停车的运营主体。

在停车行业磨练了近二十年,交通的底色印在他的身上,但在底色之上,又凭借思考与洞察增添了自己的颜色和性格,拔萃于同辈。

对于智慧停车,他有着不同于旁人的理解。

 “我们是一家有着TO B基因但在挖掘TO C市场的互联网企业,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让停车变得容易一些,再容易一些。”

在他看来,在智慧停车赛道竞逐,如果不能用技术生根,不能与用户形成粘性互动、缺乏非常好的渠道关系,做不好、做不久。

与此同时,停车行业在AI等技术的加持下已经开始分化、重构。

此前,每一个停车场都相对单一,它就像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但无法与外界获得有效联系和沟通。

今天,每一个固态停车场在技术的强赋能下,已经成为一个又一个智能节点,以往闭塞的内部系统已经逐步打通,并无限向外部延伸。

 每延伸出去一步,都会看到又一个从未遇见的蓝海市场。

捷停车的战略打法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仅拥有130万辆民用车;但到了2018年,短短四十年时间,这个数字已经疯长到3.19亿。

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意味着停车难的问题将变得日益严重。

相关数据显示,眼下,平均每四个车主在争抢一个车位,停车难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化问题。

过去几十年,传统停车动作费时且呆板,停车厂商为物业提供一套设备,车辆通过时,前端IPC识别、手工收费、抬杆放行,完成一套停车动作至少花时三分钟。 

今天,捷停车让这一步骤用时大大缩短,体验更好提升。

在前端IPC识别方面,捷停车母公司捷顺作为智慧停车行业龙头,从2009年开始自主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检测算法,目前各场景综合识别率达99.5%以上,可以实现秒速抬杠放行。

另外,捷顺还出资1000万元全资设立人工智能公司,夯实公司计算机视觉、图像信息处理、大数据等相关技术。

在收费模式上,捷停车整合了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各类主流金融机构资源,形成了真正的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

去年捷停车还获得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2亿元战略投资,之后,支付宝也投入更多资源支持捷停车业务发展,一年多来,双方携手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在全国一二线主要180个城市数千停车场实现了无感支付功能。

在运营服务上,作为老牌停车场软硬件提供商,捷顺停车场资源比较多,停车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在停车体验及功能设置上比较知根知底,并且牢牢控制着自有停车场资源的用户入场权限,具备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思维相对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来说薄弱一些。让更多年轻人站到台前,这是互联网发展周期做出了自然选择,是事物发展不可逆的进化趋势。

而捷停车从捷顺独立出来,吸纳全新人员、构筑全新文化,恰好补齐了这一短板。

眼下,捷停车已经联网车场8000多个,每天为用户提供上千万次的智慧停车服务,日均线上交易订单达80万笔,累计线上交易金额20亿元,牢牢占据智慧停车行业榜首。

除了更好服务于车主方,李民和他的捷停车还考虑到了物业管理方。

近几年,李民发现,物业等管理方出现了更多落地需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获取更多数据,并通过真实的数据画像去做更多的数据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运营服务。

譬如,提供线上计费之外,还提供一些周边商圈的社区服务,能够跟社区的CRM打通,跟社区的水电煤接触。

“从管理设备、感知的硬件、线上的云平台到线下的移动应用,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前大家所理解的停车场的管理系统。”

李民笃信,停车行业的边界已经完全打开,从线下到线上出现了单一到多元的多极化改变,而这种商业服务的变化,自然就会带来新的场景,而这些新的场景则会创造新的价值。

今天来看,停车场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真正的能量场,这里聚集了商户、用户、管理和运营方。

这个能量场聚合了最为精准的车位预定、导航、识别、消费打折、寻车等各项服务。

运营思维需转变

一直以来,智慧停车都被认为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大多赛道玩家发现了市场刚需,但苦于寻觅不到合适引爆点,难以踏上正确的商业旅途。

从第一次的蒸汽机革命到第二次的机械革命再到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历经百年。中国则抓住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如今在向第四次数据革命时代迈进。

在李民的思维象限中,硬件最终是为软件服务的,大数据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至关重要,谁能最先解码其中价值,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但想要做好这件事也并非纸上谈兵,壁垒颇深。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各个场景需要包括营销系统、会员权益系统、广告分发等诸多系统支撑。

而想要更好、更快地支撑这些系统的运营,公司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一、停车场建设的基础运行能力;二、连接各个生活场景的通道服务能力;三、各场景叠加的资源整合能力;四、综合服务能力。

李民笃信,具备以上四大能力才具备了谈及扩充边界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也强调,“我不会成为消费互联网的徒孙,我也理解行业的本质,延伸的内容服务于车主,提升粘性的同时打赢这一场智慧停车攻坚战。”

风口将至

载体未变,技术已变。

李民说,中国资本市场不缺好项目,做充电宝这件事,都有几十亿的资本进驻,万亿智慧停车市场,风口将成。

 今天,面对智慧停车风口,李民和他的捷停车磨刀霍霍。

 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创新者和先行者,同时也会出现失落者与得利者,但最终人们记住的却永远是得利者的故事。

“是否担心未来会遇到更多的对手?”我问。

“捷停车目前一骑绝尘,但我希望捷停车未来能够遇到更多对手,大家一起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把智慧停车行业做大、做好。”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智慧停车风口下,捷停车的商业逻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