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声学在线(soundonline),声学在线专注声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002230)被称为“人工智能第一股”。5月份开始,股价涨势迅猛,市值近千亿。然而,在8月27日讯飞的股价却开始了毫无征兆的闪崩跳水,8月27日-28日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10%,市值瞬间蒸发。
图为科大讯飞28日股票指数
这一始料未及的股价震荡引起了多方对于科大讯飞质疑,以及对语音交互产业空前的巨大质疑。特别是,随后长江商学院薛云奎教授的一篇文章《科大讯飞业绩含金量低 风险巨大》,再一次把语音交互产业,甚至人工智能,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半年媒体对于语音交互产业的关注度非常高,一直以来看多和看空的声音争执不下。此次股市风波,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科大讯飞对此的回应。
图为科大讯飞产品发布会现场图片
然而,作为A股市场人工智能龙头股的科大讯飞,此次给出的紧急回应却并不理想。尤其是,避重就轻的仅一句“机遇当前要敢于投入”,真的很难让股民和媒体满意。
薛云奎在文中曾强调“看生意的关键还是要看业绩,尤其是财务业绩。战略上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要落实到具体的收入和利润上来。不赚钱的生意肯定不是好生意,最多只能算是做公益”。科大讯飞的此番回应措辞似乎更加印证了薛云奎的此番分析并没有夸大成分。
而且,科大讯飞搬出了特斯拉、亚马逊和京东等作为类比,以回应薛云奎文中的指摘,其实并不恰当。因为文章中薛云奎指责的并不是科大讯飞的亏损,而是指出了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没有稳定收益的尴尬。
其实,对于这一点科大讯飞也不用回避,毕竟人工智能几个波浪以后,大众的信心没有那么足,况且,人工智能确实才刚刚兴起,现在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距离大众认可还有一段时间。
但是,在笔者看来,科大讯飞的确是交了一份最差的答卷。科大讯飞最近热衷于资本市场,其8月10日召开资本调研会,竟然有300多人参加,当然,这有助于其股票站上高位,几乎就成了市梦率。但是,这对于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真的就是好事吗?
不仅如此,此番股价暴跌遭到媒体质疑,其含糊其辞、虚晃而过的回应,真的太容易让有些媒体以偏概全,认为语音交互产业存在巨大的风险,这显然是抹黑了整个语音交互产业,甚至动摇了大家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
在笔者看来,科大讯飞更应该阐述的是人工智能,特别是语音交互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公司的战术和战略的目标关系设定,而不是惯常的PR辞令。千亿市值的公司,应该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不足和尴尬,以宽广的胸怀给行业做出表率和担当。
那么,此次科大讯飞的股价震荡是实属个案?还是真的是语音交互产业存在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会再次遭遇新一轮凛冬吗?
的确,在国内A股市场的科大讯飞,是近场语音交互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优势在于概念先发、行业背景和地方支持。但是,即便是其技术,科大讯飞也不能代表语音交互整个行业。
因为在语音交互行业,还有很多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以及创业公司,况且人工智能时代真正落地产业的是远场语音交互,而不是科大讯飞所擅长的近场语音交互。
除此之外,从市场和技术两个角度来看,大家看待这个新兴市场的时候也有点过于谨慎和悲观了。
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从大格局来说,这个行业确实还没有形成规模,全球年收入也就在100亿人民币以内规模。但是语音交互天生有个优势,就是如果未来世界需要机器更加智能,那人机交互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相信大部分人无法忍受一个不懂人话的机器还叫智能。如果这个趋势我们达成共识,那么对于这个行业趋势的质疑就无法立足。
再从具体的点来看,语音交互辐射太多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其实是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刚刚兴起阶段,必然就需要一个突破口来落地。很明显的是,这个突破口应该是当前非常火热的智能音箱。全球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创历史的达成共识,聚焦于一个小小的智能音箱,这绝不是偶然,即便头脑发热,也不可能如此跟风。
其实智能音箱成为这个突破口,有着自身天生的优势:
音箱是在线音乐落地的天然载体,而在线音乐是刚需但正寻求突破的产业;
而且音箱形态本来没有触摸屏,不会让萌芽的语音交互被触摸交互所秒杀;
另外音箱是市场已经验证的成熟品类,恰好也处在从蓝牙音箱升级的风口。
这样看来,不管在智能音箱上怎么折腾,其实趋势风险都不会是太大,这就会让厂商将精力聚焦到产品打磨而不是研判趋势方面,更容易诞生用户口碑较好的产品。事实上,智能音箱的销量已经被市场证明了,Amazon的Echo销量已经过千万,而小米的小爱同学第一批产品公测就获得了超过百万用户的参与,这说明智能音箱的概念其实已经被用户所接受了。
图为亚马逊Echo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降低广大用户体验智能音箱的门槛,北美的亚马逊、谷歌、苹果在行动,韩国的三星也正式入局。近来,日本厂商索尼、松下也开始宣布抢进,在德国IFA上发布了智能音箱产品。国内除了创业公司,阿里和小米都在行动。所以说,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小米能超越此前发货的众多智能音箱,未来销量脱颖而出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当前市场的智能音箱又有点过热了,众多的创业公司也挤入巨头们竞争的主赛道,很多时候媒体也夸大了智能音箱的作用。
提到最近大火的智能音箱,我们最好再思考以下几点:
(1)不要把智能音箱看作什么人工智能的入口,这显然夸大了智能音箱的重要性,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智能化,物联网天然就要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入口绝对不再仅仅只有PC、智能手机或者智能音箱,而应该有更多的入口出现,比如智能电视、智能盒子、智能汽车、智能耳机,甚至智能冰箱、智能摄像头等。智能音箱,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口,迄今为止,大众真正有了一款可以解放双手自由操控的机器,这对于远场语音交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或许还将引起更多一连串的反应。
(2)不要抛开具体产品PK什么技术,或者凭空发布一些数据误导大众。语音交互领域的巨头和创业公司应该说各有技术特点和优势,而且技术本身就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专注的厂商更具有技术优势。况且,语音交互产业其实已经从近场过渡到远场,其技术架构已经迭代进化了。远场语音交互技术最大的困难就是解决真实场景的复杂性,这不是实验室炫技的技术,而是需要经过市场打磨和用户认可的技术。
(3)远场语音交互技术从用户体验链条上来看,包含远场唤醒和远场识别两大功能,麦克分阵列技术只是服务于这两个功能。远场唤醒需要关注唤醒率和虚警率,而远场识别主要关注识别率。各家技术的差异度并不是那么巨大,比如唤醒率,安静状态下大部分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仅仅这个参数是不够的,因为人类天生处在复杂环境,比如人类习惯的噪声场景下唤醒率和虚警率能怎样呢?那么又该如何定义这些噪声?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方言问题?小孩子问题?老人问题?老外说中文又该怎么办?这还不涉及语义理解,如果穷举下去,我相信技术人员会崩溃,但是这就是未来我们要解决的事情,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4)智能音箱产业是一个市场巨大的产业,而且由于音箱品类的本质属性,很难出现只有几家垄断的情况。这事实上也是产品厂商相对平台厂商的无奈,平台可以垄断,但是产品很难垄断。比如智能手机,即便苹果如此强势,仍然还有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等,智能音箱的市场其实更加碎片化。但是有一点倒不能忽视,就是产品很容易出现头部厂商垄断份额或者利润的情况,比如苹果就垄断了智能手机的利润。
另外,从技术方面来看,语音交互市场是否存在巨大风险呢?
其实,从技术方面来看,我们刚才也提到,语音交互已经从近场发展到远场,主要是解决真实场景的复杂性,这是声光电热力磁都要面临的问题,否则技术永远都只能放在实验室或者PPT上炫技。应用于市场的技术,从来都不是最领先的技术,而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也是打磨最好的技术。
远场语音交互其实已经迈过了这个坎,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技术:麦克风阵列和远场语音识别其实都已经相当成熟。麦克风阵列技术属于声学领域范畴的技术,更加偏重于物理,这个技术其实在声学领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其原理和方法并没有突破理论的边界。
图为麦克风阵列技术
而远场语音识别,其模型和算法也都是机器学习的成熟技术,大部分场景的复杂性其实依赖麦克风阵列解决,其核心是用海量数据弥补麦克风阵列的不足。因此,当语音交互行业从近场迈入远场领域,并不存在技术上的不可逾越,这就规避了技术导致的趋势风险,这很重要,因为很多新兴行业未能崛起就是因为技术上还存在重大缺陷。
但是,不存在技术鸿沟,不是说远场语音交互没有技术壁垒,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技术的升级导致了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技术总是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比方说显示领域经历了CRT、LCD、LED、OLED的技术升级,而这种升级诞生了很多新巨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巨头的没落。同样,手机领域从电话、寻呼机、功能机、智能手机的技术升级,也导致了类似的结果。
因此,语音交互领域从近场到远场的技术升级,也给很多初创的公司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并非都是利好,因为这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即便科大讯飞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语音交互产业并没有太大的风险,特别是远场语音交互的兴起,为整个行业的爆发带来了机遇。这是人类进一步解放双手推动人工智能交互腾飞的基础。科大讯飞即便屡受质疑,但是资本市场也不要忽略讯飞自身盈利和调整的能力。
科大讯飞是一家非常值得尊重的公司,也是中科系创业公司的新一代典范。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彷徨和痛苦的阶段,伟大的公司都是熬出来的,我们需要给予这些公司多一点宽容和支持。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