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和新技术外延甚广,具体来看,区块链+消费金融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在近日举办的消费金融论述上,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郑仕辉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消费金融这样的对征信要求更高的业务,或许区块链“信任机器”的身份,能真正解决业务痛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国内外商业银行为Fintech做了哪些努力?国内的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几个动作:一个是在技术层面,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转型,包括交行、建行。最近建行把研发团队放到了他们在上海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民生、中信、招行更多是在业务上,包括区块链方面的尝试。兴业主要是兴业数金云,解决了整个业务系统。
国外的商业银行做得非常大:汇丰已经投资了十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像花旗、摩根大通、高盛都在投创业型的科技金融公司。国外银行的转型应该比国内的银行更早一些,也更大。
Fintech带来的变化,消费金融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首先获客的方式、营销手段和消费金融有点类似,都是从线下到线上,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身份识别、精准营销、理财、智能克服到集中营运、信贷、反欺诈每一个环节后面都需要数据。身份识别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而服务渠道,包括理财、营运、个人信贷、中小企业的贷款、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结算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区块链能救消费金融于水火?
区块链本身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可追诉、不可篡改,最重要的特征是全局共识,所以经济学有一个期刊把它称之为“信任的机器”,解决了信任问题,也就是共识的问题。它是假设一个开放场景,存在欺诈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黑客,有犯罪分子的环境,而它能够防范这种开放环境里面的欺诈。
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如果要应用到金融,就需要一层新的特性。首先它要完成ACID的要求,就是隔离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区块链天生就是有隐私保护性的,但是未必满足持久性。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都会有这种情况,一笔交易需要两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并且交易可能会被取消。另外还必须要有身份认证的机制,因此技术上需要有多一些调整。
区块链现在技术繁多,更新换代非常快,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公有链、联盟链。从交易特性上来说现在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所以竞争是非常大的。
举个例子,哈希图。比特币是链式的结构,它只有一条链,最多是有一个分叉,但是有一条主链,分叉最后是要取消的。哈希图是把比特币的链条变成一个图,有非常多的分支来进行共识,它通过分支的共识可以通过虚拟的计算,我把每个图复制到每个节点上。这个技术进步非常快,可能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尝试,比如星际数据系统,它是在各地的系统之上建立一个区块链的系统。
区块链应用在金融行业非常多,比如消费金融怎么样用到区块链的技术?区块链本身是解决信任关系,人与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对于消费金融来说它很有价值。但是消费金融业务本身,比如做放贷征信评分相关,这些东西本身是不能用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是它的基础。
举一个汽车的例子,汽车的消费区块链可以做什么?把这部车子从它的原材料生产,每一个零部件的工艺,到整车的组装生产,再到汽车销售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区块链都会有记录。对于人来说,我们每个消费者在每个地方的每个环节上做的所有的工作,比如他的生活轨迹也好都会记录,就不可篡改了。
其实这只是增加了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能保证不可被篡改,可以作为消费金融的一个基础。但是消费金融本身不能够直接记录,需要用到区块链的技术。区块链直接做征信可能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征信是要基于区块链之上的。你可以借助区块链把消费的场景延伸到你原来不可以触及到的地方,像消费金融获取消费者的渠道可能就是互联网平台,像支付宝、微信入口。但是区块链可以把这些场景触及到原来不是在主要的互联网场景之外的地方,这可能是比较大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区块链怎么应用到银行的业务场景里面——比如供应链,传统业务需要多方来沟通,主要是线下的,效益也比较低。但是如果用到区块链的话,全部线上,资金流、物流全部在上面。同样,消费金融也能有这样一个区块链的话,交易范围也有望扩大不少。
我认为区块链的前景很美好,但是它应用的时点和节奏还是没那么快。首先它的应用未来几年会先从联盟链上展开,它相对比较成熟。第二个是公有链上,是C端的应用。第三个是区块链需要建立相应的联盟,不是能一家独玩的。像当年的局域网,如果只在企业内部运转的话,它的价值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当局域网变成了互联网以后,我们整个社会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互联网的发展首先从局域网开始的,局域网之间再连接,就变成了跨行业、跨区域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的互联网的结构。
更多fintech资讯,请关注雷锋网AI金融评论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