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中国第二大、亚太地区第四大的云服务商腾讯云正逐渐露出峥嵘,起码从营收数据和市场份额角度,腾讯云的“牌面”很好看,但是让一家产品见长的To C公司全面To B,跨度显然不是从QQ到微信的难度。在雷锋网看来,腾讯云正在做一场『复制』『粘贴』的游戏。
日前腾讯举办了号称“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行业生态大会”——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这个大会颇具历史意义,除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没有做开场演讲,腾讯几乎是把所有To B和To C业务集中拉来做了一次汇报演出。
遗憾的是,伴随着大会规格之高和参会人数之多的是,不止一位云计算行业人士和雷锋网有着同样的困惑,腾讯云在哪?这场“汇报演出”不是以腾讯云为主体,组织架构升级之后,腾讯云的首次亮相让人有点茫然。
是会议规格太高,腾讯不愿只讲云?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原型是每年举办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云+未来峰会以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三会合一都是腾讯To B的力量,严格来说都是CSIG的范畴,但是这次腾讯云好似“飘走了”。
既然腾讯不愿意说,雷锋网姑且来分析下腾讯云现在和未来的脚步。
不谈云,只谈生态
还是要从腾讯本次大会入手,一如腾讯“二号人物”刘炽平所讲的,“我们最强调的是生态”。
什么生态?刘炽平提出了三个颇为拗口的观点:
从“开放生态”演化到“生态开放”
从“互联网产业”演化到“产业互联网”
从“数字全球化”演化到“全球数字化”
要不是刘炽平对此做了一番解读,还真是让人难以理解。生态开放就是说——腾讯不单单用自己的开放来促成生态,更需要是用已经形成的巨大生态来进一步地开放。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的理解是腾讯自己的生态做了一个更新迭代,当腾讯从线上越来越多地触及线下,从传统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腾讯需要广开大门,探索新机遇。
从互联网产业到产业互联网就不用多说了,腾讯现在给人的印象就是To C和To B都想要,希望让互联网化整为零,贯穿到各行业并成为所有产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如若完成,腾讯的上限也就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腾讯总裁刘炽平
全球数字化这个概念有点宏大,刘炽平是这么解释的:“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着数字技术在全球的应用与普及,培育了多家市值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美元的公司。未来二十年,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将深度融合,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模糊,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将全面启动。这时,不单单是互联网与科技企业,各行各业都将驶入数字化增长的“快车道”。随着全球数字化,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将成为连接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大量的传统产业和新兴地区,有望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乍一看和第二条从互联网产业到产业互联网也没什么大区别,可能是数字化包含互联网,也可能只是侧重点不同。不过这一切都更激发了大家对于腾讯云的关注,大讲生态关“云”什么事。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贯穿研发、生产、组装、流通、服务全周期的概念,唯有各个环节都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通价值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实现产业进化。
故事的主线到这就清楚了许多,这不就是业务即IT,云计算的老本行嘛,合算腾讯把主题拔高到一个全球化的高度,最后却不咋提怎么让云计算这个基础设施更健壮,三步并作两步走,也难怪大家对腾讯云这次亮相不明所以,觉得根本没讲出腾讯云自己的特色。
而随后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分享的腾讯云战略与思考也是一个大话题,他谈到云计算发展要迈过规模效应、产品价值和产业升级,很明显已经不是新鲜事,这不是腾讯云的战略思考,而是所有头部云计算厂商的共性思考,也是必经之路。
复制完毕,粘贴在哪?
去年腾讯史上第三次架构调整,有两个事业群特别突出,一个是2C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一个是2B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要看腾讯云,先看CSIG的构成,包括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LBS等行业解决方案,CSIG不仅仅是一个云,而且并不单独而存在,最终还是要为腾讯服务。
汤道生提到,CSIG是腾讯To B战略的对外窗口,其他事业群则是强大的火力军团。现在,各个业务团队都会主动找到CSIG,探讨如何将业务能力对外输出。
另一方面刘炽平也提到,“我们希望探索“两张网”的创新和融合,我们希望一方面更好地服务个人用户,另一方面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我们希望做生态的“共建者”,成为大家的“帮助者”,而不是传统互联网行业的颠覆者”
腾讯更像是一个B2B和B2C的集合体,而现在,它要把两者的一部分嫁接在一起,试图激发新变量,这就是腾讯现在想讲的愿景。
组织架构的调整赋予了腾讯云“复制”的能力,一指对内,腾讯云“复制”所有内部To B能力,二指对外,腾讯云再也不是财务报表中的其他业务,而是全面推广到全场景业务模式中。
腾讯云现在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只要某行业存在应用云的空间,那么它就可以To B,更像是一次腾讯集体大规模To B嗅探,寻找哪怕是一丝行业机会。
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介绍,腾讯云在视频云流量市场占有率、游戏类公有云服务市场覆盖率以及电商类公有云服务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那在这些行业之外呢,腾讯云全面To B是主动为之还是奋起反击,恐怕只有腾讯云自己才知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腾讯“赛马机制”稍稍有些变化,不再是同一业务内赛马,而是不同赛道赛马,比如同为To B,不同行业场景是典型的竞争。也许部分解释了腾讯为何如此着急To B的缘由。
腾讯To B,C端始终
雷锋网认为,腾讯To B是从C端为始,也是C端为终,对比其他云厂商,腾讯可能在解决方案上层做得更多一些,当你有微信和QQ平台,包括公众号、小程序等天生的C端触点吸引用户时,B端客户很容易被吸引过来,腾讯云做的是B2B2C,最终客源还是在腾讯的平台上,其他云厂商并没有像天生的社交优势。
腾讯云试图架起C端和B端的桥梁,从直接面对最终用户,到引进B端企业,帮他们连接客源,提供工具。
这也引起雷锋网的另一重思索,云业务该不该独立去交付,而不是作为集团业务的一部分,一位国际云服务厂商高层告诉雷锋网,云服务长久来看一定是要独立发展的,譬如阿里腾讯,如果真的想把云服务做大,最好不和原有业务产生紧密联系。
然而在国内,可预期的未来时段内,国内云服务厂商还是会权利发挥自己的“优势”,阿里的电商金融,腾讯的零售社交,都是拓展云服务市场的“张良计”和“过墙梯”,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2018年,腾讯的云收入增长超过100%至91亿元,占总营收的3%。对比阿里云,其云计算业务财年营收247亿元,占总营收的6.6%。
阿里云似乎已经在面向未来做铺垫,不久前阿里云提出被集成战略,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做更好的SaaS;华为云也是一个例子,其不是互联网厂商,也没有什么互联网优势资源,反而直接就走技术路线;腾讯云还在行进当中,但若要做大,减少和集团的耦合度是必选项。
当下腾讯云正处于从优势领域到全行业云化的进阶,业内最想看到的是,在非优势领域,腾讯云能不能打硬仗,来驳斥腾讯没有To B基因的论断。
雷锋网总结,腾讯云首先是腾讯集团的一部分,而现在其紧紧承担着集团奔向产业互联网的使命,腾讯试图不从云计算本身的角度去谈这场转型战役,弱化云的角色,突出全球数字化,有腾讯云自身定位使然,也有腾讯从集团角度出发的考量,腾讯云何时能自己拥有姓名?
相关文章: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