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空气净化——一场诡异的长跑

本周六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在360总部举办了一场题为“肺话”的空气净化沙龙,我们邀请了包括360(互联网公司)、海尔(家电厂商)、SciX(空气净化企业)等等在内的行业嘉宾。可以说这场沙龙的讨论稍稍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

空气净化器早几年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而这两年随着“雾霾”这个词在新闻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市面的空气净化器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并且在这个大背景下,360和海尔今年也相继推出互联网化的空净产品

上面说的预料之外,是指整个讨论的落点既没有在空净的营销和市场,也不在时髦的互联网化(智能),几乎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讨论“净化”本身,讨论默默工作不被关注的“净化”技术。

空净是一场诡异的长跑

这是来自空气净化企业SciX的张旭给我的印象,他的原话大意是空气净化如果作为一场比赛,没有合格的运动员,也没有合格的裁判员——运动员指的是净化器,而裁判员指检测设备。

为什么当前市面的净化器普遍不到位呢?张旭解释有这么两点:

第一,中国是空净的世界工厂,全球绝大部分的空净都在这里生产。这批OEM厂商有现成的设计人才、方案和制造链条,于是转身就做起了国内净化器的生意。

但欧美市场的设备主要的净化对象是花粉一类的过敏原,日本则主要是净化吸烟引起的烟焦油,这些面向海外的设计方案在对付内地的雾霾时发挥不出效力。再有欧美净化器的设计理念都是假设室外空气为洁净空气,净化器只净化室内污染。

第二,即使是国内的制造商,他们都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广东的空气实在接不上北方的地气。

于是在空气净化器本身不给力的大前提下,人们很自然地会寻求检测设备的帮助,但张旭告诉我们国内的检测设备用的多数都是工业微尘探头,能够反映室内PM2.5的趋势但并不能做到精确检测。
SciX张旭在“肺话”现场

标准和认知的双重缺失

纵观当前热闹的空气净化市场,产品和技术有统一的标准吗?显然是没有。空气净化因为涉及了N种污染源和处理技术,它的实现比普通家电要复杂,但它依然像电风扇一样在家电卖场销售。

“肺话”现场的朋友们认为一台理想的空气净化器应当净化所有的污染成分,并且同时不产生危害。但要达到这个效果并不容易,比如现有净化器有可能产生过量的臭氧、负离子...

另外还有诸如HEPA滤网是否应该追求单层过滤效率的问题,越致密的滤网单层过滤效率越高,但空气流通性也就越差。

整体来说,空气净化器由技术主导->标准建立->意识普及->市场扩大->成本降低,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张旭在“肺话”上给我们的建议是,在出现靠谱的标准以前,每个人都尽量成为专家。

海尔空气盒子

相关:

“肺话”现场之三表龙门阵

“肺话”现场:谁来净化“空气净化器”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肺话】空气净化——一场诡异的长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