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传统意义上,物流是相对传统与沉闷的行业,当它与新概念新场景连接在一起后,会讲出什么故事呢?

5月31日,菜鸟智慧物流峰会,菜鸟总裁万霖表示,物流行业将全速进入”科技+新零售+全球化“的赛道。

什么是新物流?

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菜鸟要定义“新物流”。

万霖指出,新物流是物流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重构,是对传统物流的整体升级,让物流跟上商业快速迭代的步伐。

全球物流巨头集体受访回答” 新零售、新物流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普遍认为个性化服务是核心,而技术则是关键驱动力。

“新物流不仅仅是新零售物流”,万霖认为,新物流应该包括IoT(物联网)技术、新零售物流与全球化网络三部分,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

万霖表示,菜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为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提供基础设施。在国内,菜鸟已构建可支撑分钟级配送的新零售物流网络;在全球,菜鸟已经将世界主要城市端到端配送时效提速至10天以内。

同时,依托阿里巴巴新零售“八路大军”,菜鸟提出新物流赛道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天猫1小时达等新物流样本,采用去中心化的门店发货模式,给传统物流带来变革。

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全球首批物流枢纽

该日,菜鸟宣布未来将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级物流枢纽计划,首批纳入考虑的地点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同时,据雷锋网了解,菜鸟在这些地点主要采取与合作伙伴共建或租赁运营等方式,推进枢纽建设。

以上物流枢纽中,杭州是中国跨境物流重镇,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试验田。今年3月,菜鸟开通杭州—莫斯科电商专属洲际航线,中小企业首次拥有确定性洲际航运线路。

吉隆坡则是海外首个eWTP节点。在这里,菜鸟与马来西亚海关合作,将原有清关效率从1天提升至3小时,将机器人仓从中国带到吉隆坡。

而准备在比利时建设的物流枢纽可以服务欧洲一半的消费者,从这里出发的包裹在5小时内便可送达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大市场。迪拜则连接了欧亚非三大洲,是全球最重要的转运中心。

万霖表示,不同于一般物流基地,世界级的物流枢纽将发挥地缘与技术优势,服务全球主要市场,打造全球端到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菜鸟语音助手”

“您好,我是菜鸟语音助手,您有一个快递,方便签收吗?”

据雷锋网了解, 菜鸟语音助手将是继电子面单之后,菜鸟推出的另一个行业平台级产品。凭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同一时间自动批量拨打巨量电话,帮助快递员派件前沟通消费者,甚至能听懂方言,准确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包裹接收点,实时反馈结果,提升快递员效率。

具体执行中,菜鸟语音助手可以实现关键信息识别及修正,在用户长时间无反馈时主动唤起,进行对话主线保持,让机器在跟人交互过程中能同时做到“说”和“听”,辅以模仿真人的语气、语调、语速等类人语言控制能力,让机器更拟人化。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这项技术服务主要依托阿里通信,并由阿里巴巴智能服务事业部阿里小蜜团队和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其官方技术人员介绍称,菜鸟语音助手背后是阿里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包括多方言重口音语音识别、全双工语音交互、场景化人声合成、智能语音流式响应、上下文语义识别、主动对话引擎、多通会话记忆、以及推荐预测能力等。

万霖表示,目前菜鸟快递员平均每天派送150个快递包裹,理想状态下,若全部采用菜鸟语音助手,预计每天可为全国200万快递员节省16万小时通话时间。

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无人车无人机立体智慧物流网络

峰会现场,菜鸟ET物流实验室宣布“驼峰计划”,与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团队、速腾聚创、GTI、点我达等多家公司联手,共同推进无人设备量产,打造一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新型立体智慧物流网络。

据雷锋网了解,参与“驼峰计划”的首批成员单位覆盖整车厂商、无人机厂商、激光雷达公司、芯片公司以及具备无人设备落地场景的公司等。

菜鸟ET物流实验室主任张春晖表示, “我们要建立一张立体的配送网络,一个包裹进入到网络后,由人工智能自动分配路线,无人车和无人机接力配送。”

此外,菜鸟ET物流实验室还在现场全球首发基于AI芯片的计算平台和两款无人驾驶产品。其中,据雷锋网了解,计算平台由菜鸟与芯片公司 GTI 联合发布。后者所研发的芯片具有低功耗等特点,菜鸟则是提供算法,共同打造出的计算平台将用于无人驾驶中的红绿灯检测识别。

而无人驾驶产品则是与一汽解放联合发布的新物种“公路高铁”,以及菜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固态激光雷达无人物流车,能适配“分钟级配送”等不同的物流场景,并具备量产条件。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菜鸟列出哪些智慧场景与技术支撑“新物流”概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