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有很多高低起伏的时刻。
当你低头拣起一枚小小的、亮闪闪又脏兮兮的标着“X老师”的 U 盘: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开心不开心!你欣喜地把 U 盘插进电脑,恶意程序自动运行,gameover,对方利用你对某些老师的喜爱,搞了一把“BadUsb 钓鱼”。
摩天高楼上,你站在窗户旁,看到一架神秘的无人机飞过来,毫不知情的你还以为是哪个小朋友又在玩无人机,你嘴角一扬:“小孩,赶紧玩,你以后就要像我这样辛苦上班啊。”没料到这架无人机搭载了一部智能手机,通过内置黑客软件模拟成公司打印机,只需要几秒就可截获打印文档,丢失了公司机密文件的你可能马上就要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鬼畜操作可能让参加攻防演练的安全人员气得秃顶:
卧槽,对方拿起望远镜偷看我方的密码,提前半个月混进我方,有人伪装成某厂商运维人员进入办公室。。。
事实上,现实攻击的操作可能更鬼畜,吸引攻击者的不仅有闪闪发光的有价值的数据,还有在线业务商业利益的诱惑,威胁应用和业务安全的骚走位是安全守卫者的痛,他们日思夜想,面对攻击者层出不穷的花招,到底要怎么搞?
融资后仍以动态安全为主线
上星期刚融资了一亿元的瑞数公司 CTO 马蔚彦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既然攻击方不按常理出牌,那么防守方也要“动态对抗”。
什么是动态对抗?
一亿要让走位更不正经???
NONONO!
举个栗子,一个敌人打过来,以前直接拦截就好。但是,现在防守方可能不是直接拦截,而是想办法拖延它的攻击速度,采用灰度处理、二次挑战、蜜罐引流都方式对敌人进行进一步处理,还可以顺带发现背后的其他蛛丝马迹。
也就是说,本来是只疯狂的兔子,被折腾成了迷路的乌龟。
防守方还要诱敌深入,挖掘攻击者背后的秘密。
瑞数 CEO 余亮介绍,软拦截技术也是动态对抗技术的一种。
比如,有一类网站的数据很有用,总会吸引一些奇奇怪怪的目光(你猜我说的是草榴还是“中国工商总局****”?)。做数据的公司每天一定会扒它的数据,想要拦截所有的疑似异常访问可能会有问题,很多活动需要活跃用户,自动化攻击全部被拦截后,活跃用户数蹭蹭往下掉,这个活动的考核指标很可能达不到。
我想打你,又不能打死你。那么,不如给一定比例的疑似异常访问导入一个特殊页面,显示不正确,对另一些访问则延时。整个防护体系不是静态的,可以基于业务请求产生各种防护模式,又不用修改任何代码。
“ 我们有一个信用卡客户,它在每星期五搞活动抢电影票,如果出现自动化工具,或者是威胁值比较高的攻击,我们会给参与用户设定威胁值,直接告诉威胁值超过 70% 的人,你比正常人抢电影票慢30秒,根本不用拦截,威胁值超过 50% 的用户,我会返回一个动态挑战,进一步识别真人还是机器。”余亮说。
五大“武器”,两主一新
基于上述的对抗理念,在宣布融资当天,瑞数推出了五大武器:App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API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全息数据透视系统、业务威胁感知系统、IoT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官方介绍:
App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App BotDefender):以“动态防护”技术为核心,通过甄别非法客户端和仿冒正常请求的已知和未知自动化攻击,为各类原生 App、H5及混合应用及微信等多应用入口提供统一的安全防护,覆盖从 App 客户端到 App 服务端的一体化安全防护。
API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API BotDefender):独特的 ADMP 安全模型实现覆盖 API 感知、发现、监控和保护四大模块的 API 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对来源环境及用户行为进行感知,从而自动发现 API,并对所有异常 API 请求行为进行监控与告警,可借助动态响应机制,对异常 API 请求进行拦阻、限速或欺骗等响应动作。
业务威胁感知系统(Biz Insight):由瑞数动态安全引擎和 AI 人工智能引擎共同打造的多层次、多维度业务威胁感知技术,将传统业务风控体系延伸到客户端,实现风控前置,借助可编程对抗技术,实现持续对抗自动化攻击和由此带来的业务欺诈行为。
全息数据透视系统(Data Insight):作为一个可以针对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分析平台,可采集、整理任何格式的机器数据,其索引后格式化技术,可对任意字段,按需提取,便于根据业务、安全不同部门需求,快速开发,快速迭代,提供所想即所得的数据分析、搜索、报表和可视化能力。以应用视角为核心,实现业务安全威胁监测、应用安全攻击监测、应用运维安全监控分析等功能。
IoT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IoT BotDefender):以 AI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动态安全,实时阻挡各类IoT恶意代码攻击及零日漏洞攻击,提供 IoT 设备、IoT 应用及跨 IT/OT 的网关安全三方面的全程动态防护,降低维护成本,节约服务器资源和带宽。
雷锋网宅客频道了解到,这是瑞数在推出 Web 端动态防范后,将安全版图拓展到包含移动端、云端、API 及 IoT 应用安全在内的业务和应用安全领域的最新举措。
实际上,瑞数该五大武器的产品负责人吴剑刚对雷锋网说,从目前瑞数的客户所有的接入渠道看,App 端的访问量会比网站大,基本是 80% 和 20% 的局面,所以 App 的动态安全防护方案是主推的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应用与业务的安全,已然成为攻守两方角力的重点,业务威胁感知则是另一个主力方案。与此同时,在数据和业务服务开放的当下,API 成为新崛起的流量,瑞数看好很有活力的云端市场,API 动态安全防护系统成了一个“新秀”方案。
下面,我们剖析一下上述“两主一新”的武器。
与以往的 App 安全防护方案不同的是,这个安全方案可同时对 App、H5、WebView、网页进行防护,这是其主打卖点之一。
很多传统金融业客户为了防止逆向和反编译,做了App 加壳加固,但事实上,用户不可能每次搞活动都升级手机 App,瑞数观察到,很多用户会把大量的促销放在 H5 页面上。
H5 页面如何与身份验证的要素结合?如何发现居心叵测的攻击者或者羊毛党?
传统解决方案依靠生成设备指纹、设备信誉做安全防控,但都基于 App ,H5页面上根本没有任何信息,吴剑刚介绍,这个“武器”把App 跟 H5 的“指纹”关联,建立“端到端”防护,跟传统方案只防护App 或者服务器端不同的是,把 App 端和服务器端双向防护起来。
除了应用威胁,还要应对通用性业务威胁,这就是业务威胁感知系统(Biz Insight)作为另一个主力方案的原因。这个以业务逻辑漏洞和业务逻辑滥用为核心的方案,本质上是个“感知+分析”的系统,可以理解为用户行为分析系统。Biz Insight 识别和分析利用业务逻辑上的漏洞点进行访问的这些行为,从而形成了业务欺诈行为或者业务威胁行为的感知、识别、分析,同时借助可编程对抗,软阻拦技术等拦截。
马蔚彦告诉雷锋网,Biz Insight 与传统反欺诈类产品的差别和优势在于:
1) 动态技术让这些欺诈行为的识别更靠前端,不是传统的基于服务器侧的日志,而是通过对客户端 300多种信息的采集,在客户端访问还没有到达业务系统前实现人机识别,将整个风控体现延伸到客户端,实现风控前置。
2) 内置了OWASP 21种自动化威胁模型。传统风控与业务关联度高,定制性大,并且对于自动化工具的欺诈行为分析是薄弱的。Biz Insight 更聚焦在通用的欺诈行为——自动化威胁行为,并且采用行业内的标准分类,固化到产品中。既是补足和加强,同时其一定程度的通用性也降低了成本。
瑞数的 API 动态安全防护方案与其他武器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这个武器会感知任何渠道通过 API 进入的方法,自动发现、监控业务链条里所有的 API ,并实施拦截或者其他按需供给的动态方案。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项业务里到底有多少 API,这是一个基本没有人可以回答的问题,开发商换来换去,用户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所有的 API 接口。
在 API 多到“亲妈都不知道时”,伪造一个 API 很简单。吴剑刚说,用户在开放能力时,会开放一些信息供人查询,只要大致了解有什么 API,模拟一个 API 就可以通过查询把数据全部“拿走”。更严重的是,用户的 API 接口可能因此被刷爆,异常访问流量一拥而入,正常访问却没法进行。
因此,自动感知、发现业务上所有的 API,将关键 API 自动导入监控平台,监控所有的 API 行为是否异常就显得很重要。
这五大“武器”会先用在哪里?
从瑞数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政府、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电力能源、互联网等行业和领域可能是目标。为了将动态安全的系列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宣布融资之时,英迈中国正式与瑞数信息达成总分销合作协议。余亮表示,瑞数将集中精力开拓金融、运营商等头部客户,将出版业等领域交由分销商拓展。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