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抒发了一下自己对“粉丝营销”这么一个催吐词的看法。当时觉得抒发地还不够,遂决定做一下卧底工作,希望能够获得一些人生哲理。
卧底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目前几家硬件创业团队和他们的早期用户(≈粉丝)之间是如何保持联系的。
“安抚”
因为存在“众筹”和“预售”这两种别致的方法,因此许多智能硬件创业团队身处一种奇怪的现状:他们的客服并不一定是在“服务客户”,也许是在“挑逗”或者“安抚”客户。而按照 bong 团队的说法,他们的客服事实上是用户的“专职朋友”。
实际情况是:多数产品其实并未发布,少数已发出的货的也以测试机和工程机居多,因此用户的吐槽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忙的成分。
如此这般,二者间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一面是测试玩家和硬件制造者之间的友谊,另一面是早期用户和产品公司之间的羁绊。正是因为这一层暧昧的关系,让不少团队遭受“道德绑架”。
因为是“创业团队”,故在工艺、设计、质量和功能上不可能尽善,于是他们需要依靠创业之初与用户的沟通与磨合慢慢提高姿势水平,而这个磨合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用户的使用 + 反馈的过程。用户挑剔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创业者们最难渡过的险滩,他们一方面希望用户体谅自己的困难,但又不能以此来要求用户变得温柔。
经过艰难的搭讪作业,inWatch 的客服美女告诉我她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用户沟通,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沟通事实上是在安抚或者挨骂。而
不难想象,硬件创业团队在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现状下,需要在沟通方面耗费多大的精力。
“喷”
与虚拟产品不同的是,硬件团队的营收是与出货量直接挂钩的。某款 App 的用户若是不满,至多就是卸载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黑一下,但一款硬件产品一旦遭到用户的讨厌,极有可能意味着退货 + 狂黑。风险令人堪忧。
inWatch 的陈默同学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我们就是在给整个行业探路。”
多数情况下,用户的喷点不仅仅指向产品质量,还指向了发货时间和营销策略等多个方面。
在众筹阶段,用户和公司之间并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但因为前文提到的问题,双方却在履行着买卖双方关系之实。一旦跳票,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此处一个绝佳的案例是电子新我团队,他们应对跳票危机的手法非常值得借鉴:
不得不说电子新我的团队,在处理跳票方面,虽是初创团队,但手法娴熟。该团队也是国内知名跳票团队之一了,光Alpha版本内测就跳票一次。第一次跳票,新我官方微信发出了一篇《延期是怎么一回事》,坦然承认“我们延期了”,并承诺给所有参与内测的用户赠送一款3D打印的外壳(因为Alpha版本只是一根裸体的PCB)。
在Beta版本出来之前,其官方通过微信把第一批内测用户的各种DIY的外壳晒了一遍。这是一项很小的举措,但作为用户,肯定比收到货被商家晾在一边的感觉要好。
上述内容摘自海春先生近期的一篇文章《卖个萌,道个歉,‘跳票’后果或许不严重》。
至于对营销策略的不满,国内某智能手表制造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清楚,此处就不展开了。
“挑逗”
前不久笔者成功混入 bong 手环的内测用户微信群,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经过管理员和各路成员的共同努力,让群友间相处融洽,温(ji)情满满,波澜不惊,令人费解。bong 团队的同学偷偷告诉我,他们和用户的沟通主要在微信群和 KnewOne 平台上,比较集中。
如此想来也有几番道理。
从功能上看,如果仅仅只是达到获得反馈和增进感情之目的的话,将沟通平台缩窄是非常科学的办法。微信群、QQ 群这样相对私密和即时的沟通方式让人更加舒适,有家的感觉。如果扩散到诸如论坛、微博这样的平台,就算是笔者也忍不住想吐两句槽,况且也不易管理,徒增成本。
这么做的前提是团队仅需“沟通”,不要求获得多大的社会反响。也许,“粉丝营销”这种高级词汇压根儿就不在选项里吧。
inWatch 的客服美女告诉我,有些朋友刚在 QQ 群里发泄情绪,在得到解答与安抚之后又跑到论坛上开始第二波吐槽。怎么说呢,这也许是刚需吧。
最后
不能免俗,笔者还是得拔高一下本文的主题。
现状再怎么困难,也不能成为不努力的借口。方法终究只是方法,成功毕竟得靠产品质量。
把用户变成朋友,也许可以不用依靠洗脑,靠诚意足矣。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