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一票难求,120桢到底有多牛,出门问问即将发布新产品,李志飞是如何对公司定位的,唯物周刊帮你准备了一周的好文章。
“AI 公司很难死掉”,为了证明这一点,李志飞给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唯物」算了一笔账:
“一个人工智能公司,假设 100-150 人,人力成本一年就是 5000、6000 万人民币。如果你能做 1000、2000 万人民币的营收,一年就是消耗 4000 万人民币。那不就是 500、600 万美金嘛,如果融个 2000 万美金,不就可以搞 3、4 年吗?死不了的。”
换句话说,出门问问也很难死。不过好死不如赖活着显然不是李志飞想要的姿态,不然,他也不会把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往“表厂”这条路上带。
去年年初,在一次以“奇点”为主题的大会上,李志飞一字一顿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个人强烈反对奇点这种提法,因为这是一种不可实现的东西。”这种态度令不少同行侧目,作为既得利益团体中的一员,对概念的背离往往难脱哗众取宠的嫌疑。可李志飞还是说:“不能骗自己,没有意义。”
“你说我们不重视 AI,我们公司有 60 多号人专门做 AI,中国有几个这样的创业公司?你不能因为我往前走了一步,我没有天天跟你讲 AI 就这么说。只是你这种方式我认为没有任何希望,所以我才会天天去琢磨到底 AI 用到什么产品里面去。”而到目前为止,李志飞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就是 Ticwatch。
“不管你信不信,目前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就代表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最高水平。”几个月前李志飞曾这么说,但到 11 月 22 日,他又要给出另一个答案——智能车载后视镜。
今年4月,李安在 NAB 年会上首次发布了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 11 分钟片段,11月11日,影片正式显影。之后所有的讨论主要都是围绕这三个数字——3D、4K、120fps 展开的。
3D 大家都比较了解,4K 分辨率的播放设备也逐渐开始应用,iPhone 6S 已经能拍摄 4K 视频,最后这个 120fps 才是李安这次冒险的重头戏,他这是把电影拍摄的帧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如果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李安带来的技术革新意义堪比当年的《阿凡达》在 3D 电影上的技术革新。
120 帧/秒,或许将和 VR 一样成为电影的下一个关键词。从 24 到 120 ,电影拍摄帧率是怎么一步步进化的?
其实早期的电影拍摄并没有一个标准,因为那时候采用的是手摇式摄影装置,拍摄的时候难免会有拍摄速度不统一,而且帧率相差非常大,比如说爱迪生的电影是以 40 帧/秒拍摄的,而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则是以 16 帧/秒拍摄的。
后来发展到有声电影,引入了同期录音技术,可将声画同时录制到胶片上,24 帧/秒能保持最高的声音清晰度,如果再低的话,音轨上就会有太多的表面杂音,于是 24 帧/秒就成为了电影拍摄帧率的标准。
超过 24 帧/秒拍摄的电影就叫“超高帧”电影,有很多电影尝试以超高帧拍摄。
最近苹果申请的“包含有静电透镜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专利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授权,被媒体奉为“黑科技”,使得未来的 Touch ID 模块可以安装在 iPhone 屏幕下面。但是,在 Microarray 首席科学家 dragondevil 看来,这个看似高大上的技术,可能违背了基础的技术原理。
2016 年 10 月 4 日,苹果公司的发明专利 US 9 460 332 B1,英文名“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or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Lens”,中文译名“包含有静电透镜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授权,引发业界热议,据传这将成为苹果新 iPhone 的屏上指纹识别技术。但经 dragondevil 分析,这其实是一起乌龙事件。
今年的国产手机“期中考”结束之后,vivo 获得了圈内圈外的广泛关注。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人质疑其江湖地位,但逆势上扬,出货量反超小米、华为,多多少少令人错愕。
2016 年 11 月 16 日,vivo 在老地方“水立方”发布了三款手机:vivo X9、X9 Plus、Xplay6,以及一款 VR 设备——vivo VR。这是 vivo 第一次在发布会上推出多款新品,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客观地讲,就产品本身而言,即使 X9、X9 Plus 前所未有地搭载了前置双摄像头,但 vivo 这次并没有逃出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正如其产品总监黄韬在接受记者提问“为什么你们的手机经常被诟病很像别人的手机”时所说:
“别人的手机也很像我们的手机,任何行业都是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都很像。”
焕然一新当然需要时间,在历史长河里,手机被重新定义至少要追溯到九年前的第一代 iPhone 发布。而在黄韬看来,下一次“百花齐放”可能只要一两年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