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少人会预料到,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AI 芯片已经成为一个群雄逐鹿的战场;除了那些从一开始就致力于 AI 芯片的创业公司之外,更有苹果、Google、微软这样基于自身业务需求而涉足这一行业的世界级巨头。
现在,这个行业又多了一个巨头:亚马逊。
亚马逊正在为 Echo 音箱定制 AI 芯片
2 月 12 日,在透露消息方面一向比较靠谱的外媒 The Information 发布文章,该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亚马逊已经在为旗下的 Echo 音箱以及其他搭载亚马逊旗下的虚拟助手 Alexa 的硬件产品开发专用的 AI 芯片。
这意味着,亚马逊已经成为下一个自行开发 AI 芯片的巨头。
The Information 表示,亚马逊的 AI 芯片开发过程起自于两年前,主要的手段就是招聘和收购。2015 年,亚马逊以 3.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名为 Annapurna Labs 的以色列公司,该公司其实就是一家不为人知的芯片公司。当然亚马逊对于这起收购讳莫如深,然而在 2016 年 Annapurna Labs 表示它正在开发一系列名为 Alpine 的芯片,面向存储器、WIFI 路由器、智能家居、流媒体等设备类型。
而根据那位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正在为亚马逊开发 AI 芯片的,就是这个 Annapurna Labs;对此,亚马逊方面表示拒绝评论。
另外在 2017 年 12 月,亚马逊还收购了一家名为 Blink 的安全摄像头制造公司,不过具体的数额并未透露,而这次收购也增强了亚马逊的芯片设计能力。因为 Blink 的前身正是一家名为 Immedia Semiconductor 的半导体公司,2008 年成立之时,它的主要业务是为低功耗视频压缩定制处理芯片;后来这家公司发现向外出售芯片难以盈利,于是开始自己制造搭载这些芯片的摄像头。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Paysa 的数据,连同 Blink 在内,目前亚马逊在美国拥有 449 为掌握 AI 芯片设计能力的人才,另有 337 个席位虚位以待;这还不包括 Annapurna 的 120 名以色列员工。实际上,Annapurna 也正在以色列继续招人。
总之一句话,亚马逊在 AI 芯片设计上决心很大,并且它也有足够的资本来实现这个决心。
为什么要自行设计 AI 芯片?
雷锋网了解到,在 2014 年 11 发布的 Echo 音箱中,亚马逊采用的处理器为 TIDM3725CUS100 Digital Media 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来自德州仪器,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多媒体处理器;它能完成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帮助 Echo 听到人的声音,等待云端处理返回数据之后,再将数据转化成音箱的回应,仅此而已。
这听起来是一个没毛病的流程,但实际上这种基于云端的数据处理方式却存在着弊端。一个是依赖于网络和云端数据处理,会造成延迟;另外就是声音数据在上传过程中可能会被劫持。尽管亚马逊已经方面表示上传到云端数据已经被加密并因此而大大降低风险,但这恰好说明云端处理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
而如果有了 AI 芯片, Echo 音箱就可以实现部分数据的本地处理,因而能够一定程度低改变所有的设备指令都需要通过云端来相应的情况,从而大幅度加快设备的响应速度;当然安全性也会更高。当然,一些复杂的指令还是需要云端处理来完成的,但类似于查询时间这样简单问题完全可以在本地完成。
一位芯片行业的老兵 Chris Rowen(他现在担任一家语音处理创业公司 Babblabs 的 CEO)表示,如果设备中内置了可以语音识别的部分模块,毫无疑问体验会更好;同时设备也会减少电量消耗;所以亚马逊走出这一步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另外,The Information 还表示,亚马逊也很有可能在为旗下的云服务 AWS 开发自己的 AI 芯片,目前 AWS 至少已经招聘了 9 位来自 Tabula(一家已经关门的 FPGA 芯片公司)的前员工;这其中有一位名为 Randy Huang 的工程师,他此前就在领导芯片开发工作,而目前他在亚马逊的职位是 AWS 首席工程师。
一位知情人士称,这位 Randy Huang 正在领导一项 AI 项目,目前还在招人;但更多相关的信息还没有泄露。
如果 AWS 自行开发 AI 芯片的消息为实,可以说亚马逊是走向了与 Google 几乎完全相同的道路。Google 在 2013 年开始了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的开发并在 2016 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首次公布,然后在 2017 年得到升级。
就在 2018 年 2 月 12 日 Google 已经宣布将自己一直在使用的 Cloud TPU 开放测试,其他公司可以以每小时 6.5 美元的价格体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 Google 在 AI 芯片上持续投入之后的重要收获。
而亚马逊的 AWS 在这个维度上效仿 Google 的做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总结
定制 AI 芯片,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技术积累,也需要人才,更需要耐心;然而如果巨头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必须花大力气持续投入。苹果如此,Google 如此,亚马逊自然不会例外。
不过在雷锋网看来,这些巨头们的跨界入局,真正应该担忧的,应该是 Intel、英伟达这些相对传统而且相对通用的 AI 芯片厂商。而且它们的担忧不仅仅局限于人才被挖走,更重要的是,当 AI 芯片战场上的玩家越来越多,它们究竟该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已有优势?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