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科张晓:工业互联网从资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当物联网在消费领域横冲直撞时,工业互联网也悄然开局。

相较而言,工业互联网更似一场“豪赌”。

据测算,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这样大的市场,需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能力。据2018年11月工信部公布的遴选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1000+企业参与申报。由此可见,已有众多企业涌入这一千亿级,甚至万亿级赛道。

与此同时,“国内整个工业互联网其实才刚刚发展四五年,目前尚处于泡沫挤出,价值浮现阶段。”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这样概括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现状。

智能云科张晓:工业互联网从资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市场存在泡沫,工业互联网刚刚走到第一个转角

工业互联网,国内相对国外有一定差距,这是现状。

GE于2012年创造了「工业互联网」一词,并于2013年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2015年,GE推出Predix 2.0,并在全球建成4个云计算中心,每天监测分析来自部署在全球各地的1000万个传感器中的5000万项数据。2015年,GE将原有软件和IT职能部门合并,在全球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GE Digital。以此奠定了其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宗师地位。能与之齐名的,也只有西门子和他的MindSphere。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国内外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国内工业互联网起步较晚,与此同时,在高端材料、高端装备、机加工等高端工业市场,国内相关产业仍相对落后。

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其中存在的机会就在于,我国制造业线下渠道及市场广阔,这为相关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两年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导向、项目资金安排、园区建设,整个2017年前后兴起了数百家,甚至上千家工业互联网企业,2018年11月,工信部公布的遴选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1000+企业参与申报。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时间追溯2018年下半年时,整个资本市场已经不再那样疯狂了。对于工业互联网,大家更加关注工业互联网究竟能为企业提供怎样的产能,真正要活下来,企业还是要真正具备提供相应价值的能力。

张晓认为,2019年或2020年会是一个时间节点,在资本市场冷静后,工业互联网企业将面临第一轮筛选,最终真正能为企业提供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将会生存下来。

前期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泡沫将在接下来两年里被挤压,工业互联网刚刚走到第一个转角。

互联网思维与产品定义

我们现在面对更多的是企业存量市场,互联网公司要做的是以互联网“短、频、快”的思维针对具体问题推出产品。

工业企业发展由来已久,因而,当下发展工业互联网首要解决的是市场存量问题。谈到如何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张晓表示,企业技术改造其实更多是企业自身的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的问题。智能云科不会以项目为导向参与企业管理信息化,而是以产品切入,针对性解决问题。

针对此前新厂商和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情况,智能云科则是通过产品定义进行区分。“例如,针对西门子老机床集成的是OPC技术体系,新机床集成的则是OPC UA技术体系,智能云科则会有针对新旧机床的不同产品。”

目前,智能云科针对工业互联网搭建了自家的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iSESOL WIS工厂数字化制造运营系统。此外,其现在主推产品是一款智能终端产品「iSESOL BOX」。该智能终端基于原有i5OS系统做了诸如安全增强型补丁,是一款用于承载包括智能增效、刀具寿命预警等功能在内的各类型工业APP的终端平台。目前,该平台适用于FANUC、SIEMENS等数控系统。

据智能云科官方数据显示,杭州某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专业从事车、铣、镗、磨等零配件精加工生产制造厂家,通过连接iSESOL BOX,配合车间信息化管理服务和边缘计算功能,设备增效超过10%。

智能云科张晓:工业互联网从资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有所不同的是,这款产品主要是以租赁形式提供给工业厂商。张晓也特别向雷锋网强调,智能云科属于轻资产企业,自己并不做硬件生意,主要是提供设备租赁,数据服务。

自建协议体系,欲解决工业协议体系弊病

在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协议。

至今,工业领域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议标准,协议碎片化严重。“目前来看,包括美国AMT的MTConnect,德国西门子的OPC UA都没有做得很好。我们现在在与相关机械协会交流,借鉴银行行业互联互通标准的发展,在今年准备带头建立一些标准,并与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匹配。”

据悉,在工业协议方面,智能云科目前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机床行业相关标准,建立自主、安全的标准协议;

第二,基于已有协议,做与其他协议的引擎转化驱动,以兼容市面上主流设备;

第三,将相关协议及配置能力进行开放。

协议制定方面,张晓告诉雷锋网,智能云科自己的协议(iPORT)已经搭建完成,目前,智能云科所有设备互联和云端服务都是通过iPORT通信协议实现。此外,iPORT也已经与国外诸如OPC、OPC UA、MTConnect,以及国内的NC-Link等打通,包括三菱、马扎克的设备也都已经能够连通应用。

智能云科张晓:工业互联网从资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与高校合作,构建算法模型

算法模型属于基础研究,我们会提供数据,与高校合作进行算法研发。

算法模型是平台功能核心,同时也对工程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张晓介绍,智能云科的算法模型主要是通过与诸如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合作研发。

“算法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因而应该交给高校来做。现在行业内基础设施服务商也已经将算法训练做得很成熟,租用一个GPA,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做好的基础算法模型或已有的基础算法模型,然后具体按小时或按颗粒数付费使用。”张晓表示,“之后,我们公司会与社会上众多的资源,包括行业相关专家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相关算法。”

工业APP,市场定义仍不够清晰

工业APP被认为是工业Know how的载体,得到了产业重视。

2018年,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应用软件),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的目标。

工业APP是什么?

方案中给出的定义为: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

工业APP定义尚不明确,各家工业APP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张晓告诉雷锋网,“我们认为解决了具体工业问题的(APP)才算工业APP。”

谈到消费类APP和工业类APP的差距,张晓认为,“消费类APP与工业类APP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应用场景的不同。”

平台构建与开源计划

企业平台化是物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征,多地政府也提出了“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指导性建议。智能云科针对工业互联网搭建了自家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整个平台也将逐步对外开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云科在研发的各类APP将会对外开放,“这个也是我们的主要产品”;

第二,开放平台能力,允许第三方基于智能云科平台研发APP并销售;

第三,将工业数据授权给合适的厂商使用。“当然,这必须要基于数据保密、数据安全相关法规。”

另外,张晓告诉雷锋网,智能云科根据自身业务进展,会将自家iPORT通信协议逐渐开放给行业。

工业互联网,如何再进一步?

当下谈到工业互联网,大家更多工作仍停留在初期的连接上,「连接更多设备,获取更多数据」成为现阶段关键。

据智能云科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作为聚焦机床加工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厂商,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范围已涵盖26省、161市,服务客户3000余家,已连接智能设备25300多台,累计服务机时580万小时。

张晓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智能云科的目标是在2020年连接5-10万台数控装备。

雷锋网也特别注意到,智能云科除了做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租赁、数据服务,在2018年还搭建了自家的MRO工业品采购平台。据悉,智能云科希望通过数据驱动该业务发展——通过用户使用数据,匹配相应厂家及产品。这一模式倒是类似现在较为成熟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不过,在数据能力得到进一步挖掘的当下,究竟能为这一模式带来怎样的发展或突破,还有待考量。

做工业互联网就像在种一棵树,设备连接量就是养分,只有提供充足的养分,树干长大了,才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金融租赁、设备租赁、远程诊断等功能,甚至打造一个工业APP开发平台,运营一个应用市场。

针对工业APP,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带来了红利和更多入局者。不过,据雷锋网了解,相关政策提出不到一年,虽然入局者众多,但大多企业所拥有的工业APP仍然较少,甚至只有几个。

也正如张晓谈到,“目前尚处在泡沫挤出,价值浮现的一个阶段。”

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后,企业在具体业务场景带动,方案构建中不断摸索(并被筛选),在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更为清晰化后,工业Know how将逐渐转变为具体产品,数据服务也将为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带来更多新思路。

相关文章:

工业互联网:华为、TCL、研华们如何做?

工业互联网不只是网络:网络是基础,平台是关键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智能云科张晓:工业互联网从资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