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群体,我们曾经称之为“网络蝗虫”,只要互联网上有什么新产品出来,他们会第一时间找到邀请码并注册体验,他们对此类产品的热情绝不亚于苍蝇看到屎。
当年的Google Wave、点点网、知乎...无不被这些群体狂轰滥炸过。一旦发现这些产品并不是给他们用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头也不回。
到了智能硬件创业浪潮掀起的时候,这群人摇身一变,又来了。
貌似哪里不对?好像把自己又给黑了。作为一个逢产品必要001号的伪极客,我自然是逃脱不出该群体的范畴。
康诺云、Picooc、麦开出款秤,土曼、inWatch出款手表,imLab、bong、咕咚出个手环,麦步出个计步器,iKair出个环境监测器,这群人总是能想法设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找到厂商,并告之其是意见领袖或者业内名人,拿到这款产品还可以帮他们做宣传。
当然,也不是所有产品都免费拿,他们中有一些会选择以XXX的预售价格购买,看起来是对智能硬件创业者的支持使其获得第一桶金。
这只是表象。
因为这些行为会误导创业者,让他们以为早期的购买行为真的为自己找到了用户群体。这个群体最恐怖的是,他们会根据自己对产品的喜好来提交各种反馈,而这些反馈往往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装B或者尝鲜的需求,而非真正的需要。
昨天才在朋友圈看到某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把尘封已久的两个手环拿出来晒,并自嘲了一把。
还有一帮人,叫做评论家,互联网上发生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这能影响世界格局,更不用说把产品送给他们体验了。戴一下Google Glass就说自己看到了消费类电子的未来,买个Misfit才看了两眼就认为这货可以引领时尚潮流。
谁家产品跟XXX家的产品有竞争,谁家发布会现场出现混乱,都会被他们拿来大谈特谈,恨不得写成学术论文。
初创的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他们要的用户基本不是以上描述的两类人,尽管这两类人也会口口声声表示自己有xxx需求要满足,有ooo问题待解决,但他们拿到这些产品的主要需求,只是满足自己指点江山的那点虚荣心。
知道苹果iOS6推出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整合QQ而选择了新浪微博?很大程度上因为苹果认为两者的用户群不太匹配。
说这批所谓的早期用户是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掘墓人,丝毫不过分,用完几天就束之高阁。到底是创业者产品没做好没粘性,还是这群人本就三分钟热度?我倾向于后者。
至于智能硬件创业者的早期用户应该在哪找,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容后再议。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