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S 在美国智能车联网市场销量第一,但我以前从没有做过硬件,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美国市场上做智能车联网这件事的很多,但是像我们这么土的,没有。
在这个万物智能的年代,瞄准车联网市场的公司都在做非自动车的智能化,而车充是一件没有太多创新亮点的硬件产品。换句话说,随着其他产品的成熟,车充市场必然萎缩。“ZUS 现在的用户是 2.8 亿辆,在未来的十年里,会缩减为 2 亿辆。”但李佳觉得,这个市场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大。
|很酷的车充要设计好也要用材好
在硅谷时,李佳拜访了许多当地的智能硬件企业,让他觉得不解的是,每拜访一个企业,都会让他先签署一个 NDA(保密)协议,但聊完后发现,其实对方只有个 idea,空谈的成分比实干更多。于是李佳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 nonda,no-NDA。
之所以选择智能硬件领域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在十年内会持续上升的行业,并且创业初始阶段就可以有现金流。
由于没有相关经验,李佳必须找到在智能硬件行业有资深经历,以及深谙美国市场规则的合伙人, 齐活之后才开始做第一款产品 Hub + —— USB-C 多功能转换接口。
当时,MacBook 刚开卖,李佳和他的合伙人发现,只有一个多合一的 USB-C 接口十分不便,于是决定做一下尝试。这款产品在美国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共筹得 88 万美元。据李佳介绍,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众筹的最高纪录。
初战告捷,李佳开始觉得,自己做产品的思路是对的。
刚需,用材好,设计好的产品,会产生正循环。
接着就开始做 ZUS 车充。产品设计通过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十个最好的设计师比稿选出,硬件生产则让深圳一线厂商来做,采用双面 USB 接口,并一口气拿下 ROHS 等所有产品认证与专利申请。三个月就卖了 9 万个。
除了设计,核心硬件的选择也很重要。李佳说,美国市面上一款普通车充的价格是 5 美元,而 ZUS 芯片的成本就是 4 美元,用户在使用导航或听音乐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快充。
一般车充使用时发热会特别明显,甚至会烫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佳选择了德国贝尔的 PC 做外包材料,并使用生产菜刀厂商镀钛合金的技术,提升 ZUS 的耐磨性与导电性。
与 Hub +不同,ZUS 还有一款软件做配套。现在共推出了三个功能,定位找车、电瓶检测、行程定位。这三个功能皆是根据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设计。李佳告诉雷锋网,
“美国的停车场比较大,有时会找不到车,这是美国用户的一个痛点;而在美国90%的道路救援是因为电瓶没电导致的;美国政府规定,开自己的车办公事,是可以报销的,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行程单,何时去了哪里,时间要精确到几点几分。”
这款软件同样在各大软件商店获得一致好评。综上,“nonda 开始在硅谷变得显眼起来。”
|在硅谷创业是因为觉得在中国没法做
李佳曾是百姓网的创始人 。
问起为什么要选择在硅谷创业,李佳说他和合伙人仔细分析过中美智能硬件市场,发现像自己这样没有背景的创业公司,在国内几乎没法做,原因主要有三个:
国内的专利保护意识较弱,一款产品在如果在没开售之前被曝光了,很快就会有一批抄袭的产品出现,而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美国,则会有律师直接上门索求授权打官司;
国内的智能硬件市场是一个大公司收底市场,创业公司在价格战中无法生存,而美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比较有序,不会有彻底忽略基本商业规则的产品出现;
美国与国内消费者的观念也不同,国内消费者注重性价比,而美国消费者则比较注重产品是否达到了自己购买时的使用初衷。
在硅谷,一定程度上能规避这些问题,不过这并不能与顺利划等号。
据李佳透露,创业初期他找过 100 多位投资人,尴尬的是:“找美国投资人,他们会觉得一个中国人来美国创业不靠谱,找国内投资人,他们也会觉得你去美国创业没戏,并且没有做过硬件,在中国做软件也不会成功。”最后是朋友说,“我就赌你这个人,什么都不管了,然后帮我凑够了 100 万美金。”
直到找到华创,nonda 才开始第一轮融资。
在生产方面也同样遇到过不少问题,这也是创业两年以来,让李佳受到教训最多的一个环节。
开始做第一个产品时,第一任合伙人是硬件圈的名人,生产环节也完全由他负责,合作厂商是一家价格较低,愿意接小单的小厂,但总是在量产环节出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李佳自己跑去工厂蹲了一个月,发现工厂流程和管理特别差,能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全靠运气。
后来李佳找到了一位富士康的负责人,沟通发现,大家做产品的理念一致,认为好的产品是设计出来的,只有设计结构不合理,才会导致废品率较高,而且事实上,大厂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更低。很自然地,这个人代替第一任合伙人成为了 nonda 新的合作伙伴。
生产在深圳、市场在欧美、研发在上海、设计在德国,客服在菲律宾,这样一个跨区域协作的创业公司如何保持高效?李佳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nonda 合作制的原则是,自己这摊活自己做好,自己说了算,互相可以提要求但是别伸手。如果做不到,会给三个月的改进时间,大家一起努力,如果还是做不到,只能换人。
现在 nonda 也由最初的 3 个合伙人增加到 7 个,各部门加起来总共有四十人左右,接下来会继续推出车联网相关的产品,准备做车联网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李佳表示:“到 2025 年,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是 2.5%,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但其实已经很快了,并且这也意味着,车联网市场还非常大。”
|后记
众所周知,小米是国内智能硬件市场的搅局者,这是李佳远走硅谷的背景。不过他也毫不讳言自己想做海外市场的小米,颇有当年傅盛在周鸿祎围剿下去海外另立山头的做派。同样的逻辑能否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在李佳看来,至少现在的 nonda,已经走到了小米开始决定做手机那一步。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