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安防行业谈论最多的几个热词中,“华为安防成败论”定属其一。
去年八月,雷锋网也曾撰文《做安防,华为有戏吗?》,从华为为什么做安防、华为可以做好安防吗、华为怎么做安防三个角度阐释了其中的因果是非。
时隔一年,雷锋网试图再次从这个角度切入,探询华为安防过去一年的成绩与打法,变化及远望。
反观过去一年,传统安防头部厂商与华为安防的战略打法已然大相径庭,交战双方都在向对方的城池发起猛烈冲锋。
华为安防由后向前进军,全力推出涉及人脸、车辆、视频存储等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传统安防头部厂商则从前往后调兵,大举进攻云端,拼命往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行进。
后安防时代,冲击得最猛的这两股势力,他们彼此之间再熟悉不过了,抛开相关业务往来不谈,就企业共性来看,都有较多交集:譬如都是做2B业务出身、都是以硬件起家并打退国外厂商登顶全球。
他们深知对方的壁垒与软肋,同时对于这场安防旷世之战,他们也都志得意满。
华为安防屡放豪言,普惠Al安防时代,华为剑指中国第一;而部分传统安防巨头则笃信,小安防并不适合大华为,未来定会放弃。
安防史诗级辩题
事关城池与荣耀,守城者与破局者上演殊死博弈,这是多么美妙故事的经典开局。
这场史诗级争锋也让几乎全部安防人加入到了这场见证历史的时代辩论中,且辩题只有一个:
华为做安防,究竟有戏吗?
过去一年,雷锋网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不少于50家安防上下游企业,得到的大部分答案是肯定的。
一是决心使然。
2017年7月,华为平安园区项目汇报会上,华为相关领导直接下令,“要像做运营商行业一样,把公共安全行业做深做透。”
一直以来,雷锋网反复提到:安防不等于视频监控,这其中有更大的乾坤。
历经两次跨越,安防从最开始的通用级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内容分析前置,接下来则是平台运营。
未来的安防,硬件一定会为软件服务,摄像头更大的作用是担任兆亿级别且呈几何式增长的巨大流量入口,背后隐藏着的是堪比黄金的数据财富。
而华为看中的也并非安防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基于其自身在视频压缩编解码、存储、传输领域的技术积累,选择的一个细分突破口,以期能够在云时代获得更大的增长动能。
包括华为在内的跨界玩家,最终的目标还是城市级中心大脑,而实现大脑智能的前提必须是完善边缘智能。
毕竟灵活的手脚配上聪明的大脑,才能实现整体智能,而城市场景下,目前最佳的边缘设备集聚点,无疑就是安防。
换句话说:做智慧城市,得安防者得天下。
素有使命必达之称的狼性华为,这21字指示无疑是最大鞭策,安防这条路,走得通也得走、走不通也得走。
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安防一词在华为年报中出现七次,远超以往;同时,华为直接宣布战略投入安防,团队人数飙升。
二是技术大势。
一位有着二十多年行业经验的安防企业高管向雷锋网提到,今天的华为安防,实则是在重塑安防游戏规则,碎片化市场交给互联网厂商耕耘,而上层的标准化市场则由华为主导。
一直以来,安防行业都聚集了一大批小型地头蛇:小设备商、小集成商、小分销商,他们大多都是产业链里的“老小孩”,背靠一些交情、渠道做了十年、二十年,产业链非常繁杂。
面对这些灌木丛式的公司,华为能够用它极强的连接能力将他们的摄像头等设备接入自己的完整解决方案中。
至于华为力推的软件定义摄像机概念,这位高管也较为认同。
他说,传统安防厂商通过几百个不同型号的摄像头去控标的做法已然过时,智能摄像机的下一个阶段一定会和智能手机一样,走软件定义硬件路线。
摄像头中有成像部分、有智能核心引擎,然后算法结合场景,能够进行弹性适应,没有必要经常更换镜头以适应某种场景。
“4G以前的安防时代是弱智能时代;5G到来之后,伴随着带宽的大幅提升,安防边端和云端的角色定会被重新定义。”
当然,也有部分从业者认为华为安防的发展存有一些不确定性。
赢得一次战役靠的是军事力量,但打赢一场战争需要的是精神力量。
从资源角度展开,华为安防今天基本可以称作强技术、强产品、强人才和强管理。
但该从业者也分析,包括海康在内的传统安防企业,从0到1、从1到N,不到二十年时间成为全球顶级玩家,这其中的一些精神力量和管理模式无法量化。
从华为这边来看,安防只是一条业务线,做成与否事关生活好坏;而从海康等厂商角度去考量,安防是他们的命门,守城之重事关生死存亡。
战略维度
谈完行业旁观者的观点思考,不妨也可以看看华为安防自身过去一年的行业认识及市场动作。
在安防战略层面,华为安防总结出了他们的一套“安防理论”。
一直以来,业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一方面安防市场容量实际并不大;另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用户不集中,应用很分散,产品也很分散,客户的定制化很多,建立一个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对于这个说法,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并不认同。
“一直以来,华为都不认为安防市场是碎片化的,这与传统安防的投资、建设、应用模式强相关。”
早前的安防由下至上,从社区、楼宇等小场景需求开始,一块一块往上延伸,相关业务自然是碎片化的;
眼下的安防扩张是由上至下的,从政府开始做顶层设计,包括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平安城市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种设计意味着大部分的方案都会侧重于能力的平台化。
譬如一家非连锁零售店,先前可能只需要简单的设备、简单的接入;而面对信息交互的强需求,百家起步的连锁店正成为行业主流,他们对于大平台、大架构的需求就比较强烈,安防同理。
自华为战略投入安防的那一刻开始,便极力主张:大型安防工程可以做到一云一湖一平台,通过顶层设计,将数据贯穿端、云侧,不管是一路视频接入还是一百路视频接入,都可以在统一的云平台上进行数据互通共享。
他提到,在数据驱动的新安防时代,数据越集中、越共享,可能会发挥出越大价值。未来的安防,也一定会聚焦大平台、大架构、大生态,而非聚焦碎片化。
产品维度
从产品维度考量,进军安防7年后,华为安防也终放大招。
前不久,在 2019华为智能安防业务战略发布会上,他们推出全新品牌“HoloSens",并重磅推出号称业界最强算力摄像机HoloSens SDC X2382-HL及HoloSens IVS3800智能视频云平台。
这款摄像机搭配昇腾310 AI芯片,是业界面向边缘计算场景最强算力的AI SoC(系统级芯片),可以实现高达16Tops的现场算力,可以实现智能1拖8,将支持同时识别包括车、人、障碍物、交通标志在内的200个不同的物体。
此外,另一款产品“智能视频云平台”,搭载了全新鲲鹏920芯片。
段爱国介绍,该平台从芯片到架构,是业界首个全自主创新边缘视频云平台,性能超业内主流产品三倍,且价格相比较低。
这两款新品的发布无疑让华为安防从之前的小步慢跑走向战略级的火速冲锋。
前端有昇腾310加持,后端有鲲鹏920助阵,华为安防的软硬一整套标准化解决方案已经清晰地展示在行业面前。
一直以来,在安防边缘侧尤其是视频处理方面,海思、地平线、云天励飞、寒武纪等在安防芯片领域均有布局。
在安防云端芯片市场,主要还是由英特尔、英伟达、谷歌等国外企业把控,国内企业目前还未有重大突破。
而华为这“一小步”的跨越,或许让中国安防前进“一大步”。
段爱国说,事实上,目前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整体偏慢,整个行业如要健康发展,必须跨越从高清到智能的庞大鸿沟。
迈过鸿沟的核心要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是智能,如何将AI技术与安防智能场景结合起来;
第二是数据,如何结合更多的数据做处理、分析、决策;
第三是开放,摈弃碎片化方案,走向平台+生态,支撑各行各业的智能场景,既集约了行业能力,又高度支持了业务个性化诉求;
第四是安全,平台化之后,海量数据会极大程度收敛,确保信息安全、可信、可用是行业发展基石。
面对巨大智能鸿沟,华为安防的应对之策也比较直接:
一来聚焦安防底层技术,从芯片开始发力,无论是服务器芯片鲲鹏,还是AI芯片昇腾。
段爱国透露,昇腾是一个大的系列,未来两年,华为每年都会推出五款新型芯片;前端摄像机这块,未来会陆续推出X/M/C系列;后端平台除了IVS3800以外,还会陆续推出IVS1800等各种系列,规格从几百路到几千路不等,整个布局往全系列化推进。
另外,在软件平台端,华为安防会将SDC开放进行到底,后端也会沿着多算法仓架构,持续优化算法兼容性。
最后在安全层面,华为会以云级别的安全技术应用到安防行业,提升行业数据安全指数。
四大壁垒
“华为的千亿研发加持,外加5G、AI、芯片等技术积累,华为安防未来一定能够引爆这个行业的创新。”
信心满满的段爱国也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他们自己认为的破局优势:
一、全域芯片。
安防等边缘设备对供电、环境、能耗等一系列条件会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对此,华为海思、昇腾、鲲鹏等芯片都都很好满足。
“这也是其他厂商无法学习的关键性差异化优势。”
某企业高管告诉雷锋网,在AI芯片上,海康最初的智能摄像机第一代采用了英伟达平台,但芯片带来的高达十几瓦的功耗所带来的散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所以最终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
而海康第三代AI摄像机芯片,则选用了海思的方案,包括典型的Hi3559A芯片,这说明其实力已经不输英伟达。
差距不只在单点,更大的难题在生态上。
如果说一块芯片是一个技术难点,做生态的话就是一系列的难点。
一个行业公司需要知道这个系统长什么样,它不仅仅是一颗芯片,还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如考虑到芯片, 还有整个软件环境、网络录像机、服务器、视频管理软件等。
二、联接能力。
华为在5G上的布局已经领先全世界一到两年,5G再叠加华为对于物联网本身的理解与技术积累,使得华为的连接和物联网技术在边缘计算上应用具备非常强的优势。
三、协同优势。
协同优势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是端边云架构协同,华为安防可以把前端的智能摄像机加上智能边缘处理再加上云中心,可以通过完整的分布式智能架构协同起来,实现任务、数据、算法、资源管理的协同。
另一方面是技术层面,可以把大数据、AI、云等技术整体协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对客户来讲业务体验最好的分布式架构和技术组合。
四、开放架构。
华为安防整个架构是完全开放的,从硬件平台到软件平台再到面向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开发平台,在面向千行百业各种各样场景的时候,能够非常好的支撑和面向各个场景提供最好的业务体验。
为与不为
“眼下,安防市场规模近6000亿,未来几年将增长到超过1万亿。如此大的市场,不是华为一家就能吃完的。”
段爱国说,对于行业,华为安防现在、未来都会坚持一个承诺:
一、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上不碰应用的核心是不做应用,只做平台。下不碰数据,华为不会去获得、拥有数据。
二、不去变现数据,只是协助客户处理数据,客户拥有数据的主权。
段爱国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华为自2012年就开始在视频监控行业做探索,这么多年下来,也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安防弱水三千,华为只会独取一瓢饮。
同时,他也提到,自2018年开始,华为安防做了空前绝后的组织大调整,目的只有一个:打好安防这张牌。
“我们的战略打法越来越清晰,产品渠道越来越齐全,未来的华为智能安防,也定会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