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张露峰:超60%的商业组织已使用IoT技术丨2017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

华为张露峰:超60%的商业组织已使用IoT技术丨2017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

华为IoT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张露峰

雷锋网按:在4月13日举办的2017中国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上,华为IoT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张露峰分享了他对IoT产业链的观点,以及华为在IoT平台上的战略布局。

张露峰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已有超过60%的商业组织已经在使用IoT服务,此外,24%的IT预算已经被用于IoT之上,而63%的IoT使用者已经看到回报。

他指出,到2020年,整个行业包括蜂窝和非蜂窝物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300亿。在他看来,IoT平台是汇聚产业链生态的一个关键点,这也是华为现在在做的一件事。

据雷锋网了解,2015年,华为首次提出了“1+2+1”物联网ICT战略,在2016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还发布了OceanConnect IoT平台生态。而现在,华为IoT的整体战略思路将围绕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使能这三个维度来展开。

以下是张露峰的演讲实录,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这边分享的是一个相对聚焦相对确定的领域,就讲我们华为公司在IoT平台这一块的思考和实践。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份数据:

第一:现在有超过60%的商业组织已经在使用IoT,已经有一些互联网的器件或者相应的商业在使用IoT。

第二:现在IoT里面有24%的IT预算已经被用于IoT了。

第三:63%的IoT使用者已经看到回报。

整个IoT主要聚焦在公共事业、车联网等等行业,到2020年整个行业包括蜂窝非蜂窝的,我们估计会达到300亿的规模。

IoT平台是汇聚产业链生态的一个点

其实从整个产业价值分布来看,IoT处于受邀型的位置,如果只讲平台,它占到的价值分布就占5%到20%。其实它本身并不大,我们可以看一下两端,从应用或者集成服务可以看到,大概有20%到35%这样一个投资。而在软件和应用开发这一块,还有一块更大的,可能基于这样一个平台跟应用做相应的集成占20%到40%。其实往下IoT平台我们看到的连接,连接包括网络,往下有终端传感器,这一块也是一个海量市场。

所以,从整个IoT整个产业分布来说,平台并不大,但是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个平台,或者说为什么要做这个平台?因为我们看到平台整个产业汇聚的一个点,只有平台构筑好了,我们才能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把上面的应用以及下面整个网络终端都汇聚起来的一个效果。这也说明IoT平台是汇聚产业链生态的一个点,如果有平台这个抓手,就可以把整个产业做的更好。

IoT平台很重要,其实过去很多年,我们对IoT平台有一些理解上的不一致。过去十来年,我们对IoT或者物联网M2M有两个认识:

第一个就是运营商,或者运营商提供给企业的连接管理平台。前面有讲到过,这个平台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IoT平台,我们就把它算作IoT平台,但是它提供的功能就局限在连接管理,连接管理就是SIM卡管理。运营商可以在连接平台上去查询,企业使用的流量平台和帐单等等。SIM的状态仅此而已,它不会涉及到相关具体终端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当前的行为它是感知不到的,现在只有使用流量信息,而没有使用流量内容的数据,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看到包括美国,前面赵总也讲到GE或者PDC,他们也做了一些所谓的物联网行业,但是其实他们都是一些相对垂直的系统。它针对工业领域,最后发展出来为了实现商业数字化做了垂直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来说它只是垂直行业里面的一个数字化控制,或者说数字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系统的一部分,可能在其他行业里面也存在。

所以说我们认为在原来的认知平台,就可以认为是两个维度。

第一个是提供连接管理,提供SIM卡管理。

还有一个就是做垂直的应用。

我们说IoT现在在进入2.0时代,其实是它会朝着一个垂直水平,从垂直向水平引进的一个过程,可以一个平台支持跨行业的一个应用。因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通过华为的平台我们实践发现,比如说我现在去做一个车厂的业务,首先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是提供了一个车辆的平台,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一般的车厂同时是一个大的企业和工厂,会要求这个平台会提供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相应的管理控制平台,希望这个平台除了车联网本身也提供智慧园区的应用。同时我们看到政府在很多城市在做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里面会涉及到更多的一些行业,包括像水务各种环境检测,自动化也希望在水平拉升平台。我们定义2.0这个平台,首先是一个水平拉升的一个平台,从层次上可以定义三层。

当然,我觉得上午赵总还有包括郭总都提到了,其实稍微定义不太一样,其实实质上是一样的,设备管理可以包成大的应用室,但是我们可以细化一下,设备管理是南向的,可以独立起来的,应用室是北向的。

华为IoT总体架构: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使能层层打通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华为IoT的总体架构,其实整个平台分了三个层次,从连接管理到设备管理到应用使能。刚才我讲的很多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理解。

1、连接管理

传统的连接管理原来是SIM,相对套餐的管理,但是华为除了中间又增加了左右两边,这也是2.0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平台本身我们定义成对物的管理,对于一个设备的管理,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诉求,希望物的管理和人的通信是可以结合的。我们实现万物互联其实包含和人与人或者物与物的通信。

其实去年有一个海外项目,华为公司为其提供了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智慧家庭一般都在手机上通过APP来操作,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语音识别的方式。比如说通过我们平台去打开飞利浦或者三星的某一款家电,语音识别可能像亚马逊Alexa,或者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的能力,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与物的交换方式,同时需要跟第三方有一些设备打通。如果已经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应用或者平台,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接口调用的方式来实现互通。这就是华为的总体架构,最终就是实现不同行业数字化的转型。

2、设备管理

下面具体看一下,华为在设备管理这一层做了哪些经验分享。最左边这一块是华为典型的设备管理,从设备管理可以看到,我们的平台其实是可以延伸到物的,不仅仅纯粹是一个平台。下面有一个Agent,IoT这个行业基本上有各个行业协议的标准,有时候甚至没有标准。为了支持快速的集成,我们开发了Agent这个部件,只要内嵌了Agent,就可以跟平台实现很好的互通,帮你解决为了实现设备功能要做的一些数据转换的工作。同时,我们本身支持了像IoT的很多标准协议,针对NB-IoT在芯片模组这一块也做了很多的预集成。我们现在在做NB-IoT测试的时候,如果是华为的平台,基本上是具备不同的能力。

第二个就是数据和设备的可视。因为我们认为IoT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实现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一个转化,我们搜集上来的数据,在平台上完成设备理解,很重要是要真实反映设备的实际情况,我们做了很多相应的设备和资产建模的能力。

我这里放了一个汽车,这个汽车上面可能有几十种、上百种传感器。如果仅仅把数据罗列在那里,其实管理起来是比较痛苦的。我们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各种传感器或者相应的部件,以更加友好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支持定制的报表,以及对于这个设备状态的一个实时的监控,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因为华为本身就是做通信行业做了几十年,对于网络本身掌握的比较好。我们在去年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做了很多这样相应的工作。先有一个问题,做抄表业务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表度数没有报上来,这个时候怎么办?表厂认为说是网络的问题,网络可能认为是表的问题,或者大家认为是应用的问题,这其实需要一个很好的故障诊断的手段。华为IoT平台可以结合网络终端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3、应用使能

接下来就是应用使能。应用使能有业务编排,我们认为这些是应用使能基本的要素。在这个要素之上为了实现更好的支撑行业的应用,我们也开发了很多套件。比如说针对车联网、智慧家庭开发了更好满足应用要求的应用(我们这里不是应用,应用是给第三方厂家去做,我们只是提供更好的一些手段)。比如说车联网很重要的是车辆轨迹的跟踪,车辆位置的监控,我们就在里面内置了一些功能,可以提供位置。

此外,主要是实现了人与物的协同和通信,中间平台实现了对物的管理。比如说在一个场景里面,有一个人在某一个电线干上安装了一个报警按纽,或者检测到了一个枪声,上层系统可能听到了有人开枪之类的动作,基于人与物的通信以后,可以直接在枪声检测到的地点附近让一个警察的手机呼起来。同时他带了一些手持设备可以把视频通话建立起来,相当于华为平台实现了对于传感器枪声检测的监控,获取到相关数据。同时可以协同当前警察的一些信息,然后把整个通信建立起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包括语音识别、视频识别。比如说车联网里面未来可能向语音识别做一些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部署IoT平台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对物的管理,同时考虑对生产系统或者IT系统的集成,或者说在现有已经有类似物联网平台的场景下,可能管理某一个垂直领域或某一个垂直行业。我们也不排斥和垂直行业本身的平台直接不同,而不是说一定要把所有相应的应用、终端全都说在华为平台进来以后做相应的对接或者网络操作。我们可以直接实现云与云之间的互通,这是应用使能的一个能力。

IoT平台终极架构:实现整个物联网的产业智能化

此外,华为也做了一些战略思考,我们平台主要是面对数字化转型。图上的万物感知指的是所有终端具备智能能力,具备内嵌通信模块。当然通信模块可以是蜂窝的,也可以是非蜂窝的,同时,可以把相关的数据通过网络上报上去,也能接受网络对它的一些指令控制。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有一层定义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通过各种网络技术,网络接入方式实现一个联动。所有这些联动,比如说不管是3G、4G、5G或者窄带物联网,甚至一些专业的工业领域,汇聚以后原来也做了相应的一些能力。在网络上和一些垂直系统,我们希望有一个跨行业的统一的IoT平台,从而实现相应数据的汇聚,汇聚之后在纸质上就可以结合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使得整个物联网产业智能化,同时实现智能社会的目标。所以这个是我们对于IoT平台终极架构的一个理解

我们理解IoT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靠任何一个公司都难以实现整个产业的发展。华为从2015年开始,针对合作伙伴有一个“沃土计划”,主要分为三块:第一个是为了支撑IoT生态的建设包括:开发者社区、合作伙伴计划、产业联盟。

华为的开发者社区已经汇聚了很多的开发者。我们给开发者提供相应的一些工具、技术支持,包括华为公司的两个实验室以及相应的一些工作。

我们对于合作伙伴的计划叫做合作伙伴管理系统,在华为内部被称为“MER计划”。基于这样一个计划,合作伙伴可以加入到华为公司生态当中来,分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合作伙伴可以根据企业伙伴的信息,申请加入到计划当中来,经过审核以后就可以提交一些相应的合作方案,最终可以一起来做一些开发和设计的工作,最后做一个相应的联合发布,这是华为公司对合作伙伴支撑的计划。

此外,华为向未来的5G,以及在一些终端的相关产业上,比如说GSMN等都有很大的投入。同时在一些垂直领域,垂直业务比如说像智慧家庭、车联网工业,华为也都有很大的队伍在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今天我对于IoT平台的一个介绍,可能跟前面几位从宏观角度介绍不太一样,我这个环节主要讲一下关于IoT平台的思考和目前的解决方案。我主要列了一些华为公司提供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主要是针对合作伙伴以及相应的开发者,在中国上海、苏州、深圳、杭州、南京都建立了相应的开发实验室。开发实验室的定位主要是有三个,第一个是业务场景的孵化中心,在我们孵化以后,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业务体验中心,在跟华为合作以后,我们可以把合作伙伴相关的解决方案放在我们开放实验室里面去展现。同时,也是一个合作伙伴集成的交互中心。

最后,我再讲一下华为IoT平台,目前在几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在汽车制造,我们在长春一汽做了前端的一个项目,华为主要是针对车队管理,共享车以及未来的智慧工厂,所以需要跨行业的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还有现在在德国做了一些预防性维护的一些相关案例,智慧家庭也有相关项目。最下面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也包括智慧停车,这是我跟上海联通一起做的项目,目前在山东有一个智慧路灯,智能抄表,智能燃气等一些项目。

谢谢大家!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华为张露峰:超60%的商业组织已使用IoT技术丨2017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