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看似轻如浮萍,实则重如泰山。
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一个产品能否迎来新生,一家传统企业能否转型成功,所以作为实施智能化的工程师,肩膀上的责任也更重。
孙艳想是其中一员,他始终认为,“智能化实施不是宣传,而是一个苦活和累活,我们要对软件和硬件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再对它们进行整合”
这个过程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更多的是理解能力。
抱着怀疑的心情开始
说起智能化,很多人第一憧憬的就是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承诺给客户什么东西,特别是涉及到设备智能化的时候,客户的工作效率提升多少,能耗能节约多少,产品质量能提升多少, 这些都是非常难以量化的数据。因为这和工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制度有关,我们无法用最差的管理和最好的效果作比较,这本身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孙艳想解释道。
作为一个热衷并致力于自动化工程实施的设备自动化工程实践者,孙艳想的项目经验丰富,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也很多。
在他看来,每一次智能化工程实施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怀疑与尝试——旁观——认可——加深与拓展。
以云平台的应用为例,尽管很多年前就有了MES/ERP的成功应用方案,但考虑到设备生产层面很少涉及到云平台,且每家工厂都至少有5家不同厂商的设备,设备上的数据多又杂,孙艳想便抱着怀疑的心情测试和验证华为云平台。
好在有专家的精心指导,他们一步步完成数据的移植,尝试与应用软件结合,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加深应用的目的。
从推出基于云的应用解决方案到客户认可,这个过程中,孙艳想对智能化改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说道,“在设计上,我们从硬件+软件+服务,转变为软件+软件,脱离了硬件的局限性和桎梏,也节省了前期的成本投入。”
越往下走,孙艳想越发的觉得,智能化的实施,关键在人,而不是机器设备。“我们要理解用户对设备的想法和观点,并为他实现。”
智能化的实施,关键在人
云平台有新的实现流程,也带来不少挑战,孙艳想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能化实施的前期准备上。
即便如此,仍然有客户会抱怨:
我没有要你做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你们有没有?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和你当初承诺的不一致!
……
为此,孙艳想他们推出了内部施工管理系统和流程,对需求进行审核,对问题进行跟踪反馈。
在项目向前推进过程中,孙艳想也制定了一套规章流程,每个人根据工作特性来进行内容的划分。
同时,孙艳想对项目实施的考量上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之前特别注重性能和可行性分析和实现,现在更加注重人性化。“以前专注于单一的设备,现在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人,在人机交互中给客户不一样的感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智能化实施都是一帆风顺的,工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则无法顺利开展。
孙艳想也遇到过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诸如老旧的继电控制设备、加密的PLC系统、厂家不提供也不建议进行智能化管理的设备、产家倒闭或已经不存在的设备。
这时就需要对某些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进行多方面的评估。
除了这些客观问题之外,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我们一直都不是几个人在努力,我们是一个团队在为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在这个小团体中,有的人专精机械,有的人更了解电气,有的人软件是他的强项,大家在各自擅长的方向上努力,最终拧成一股绳。随着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以后基于云平台的应用会发展的更好,更便利,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利益。”
最后:
孙艳想一直在思考总结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智能化实施工作,他认为,及时有效的解决需求侧的问题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会影响项目的成败,也是我们在智能化实施中最需要着重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