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轨道周期几乎是24小时,而自己的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周期大概是1.5个小时,那么就是说太阳同步轨道已经绕几周了,GPS卫星才饶一周。所以当算多普勒频移的时候只需要算出GPS一个周期时间内的多普勒频移就好了。就是说,如果在算多普勒频移的时候,如果算多过24小时,那么多普勒频移就会重复了。我只需要24小时GPS轨道周期内的多普勒频移就好了。
Prn |
卫星编号 |
iode |
电文中给出的当前参考历元的有效期 |
Crs |
电文中给出的轨道半径角距的改正项—正弦振幅 |
delta_n |
电文中给出的平地点角改正值 |
M_zero |
电文中给出的参考时刻平近点角 |
Cuc |
电文中给出的升交点赤经的改正项—余弦振幅 |
e1 |
电文中给出的轨道椭圆偏心率 |
Cus |
电文中给出的升交点赤经的改正项—正弦振幅 |
sqrt_a |
电文中给出的卫星轨道椭圆长半轴的平方根 |
toe |
电文中给出的参考时刻 |
Cic |
电文中给出的倾角角距的改正项—余弦振幅 |
OMEGA_zero |
电文中给出的参考时刻升交点赤经 |
Cis |
电文中给出的倾角角距的改正项—正弦振幅 |
i_zero |
电文中给出的参考时刻轨道倾角 |
Crc |
电文中给出的轨道半径角距的改正项—余弦振幅 |
omega |
电文中给出的轨道近地点角距 |
OMEGA_dot |
电文中给出的升交点赤经变化率 |
i_dot |
电文中给出的轨道倾角变化率 |
这里需要注意的时候,由于GPS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为20000km,而这里的同步卫星只有350km,所以看上去会效果不明显,所以这里我们把这里的参数设置的大些,这样看上去效果稍微明显点。然后你再写论文的时候,如果用到其中的数据,只要把他改回350即可。另外,其周期为1.5小时,这样在房子的时候,速度太快,不容易观察,这里稍微设置的大些,使用周期为6小时。
整个系统的三维效果图如下所示: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fpga&matlab,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ccsss22/article/details/113878514